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16小说网 www.16kbook.org,最快更新卑鄙的圣人:曹操(大全集)最新章节!

曹操:“国相大人,这些宦官分明是故意找茬,您是不是与那钩盾令宋典有仇呀?”

    刀怕兑了鞘,刘延此言正中下怀。曹操也在思量此中蹊跷,一干平叛功臣纷纷谪贬,这次会不会是借题发挥故意找寻他的麻烦呢?楼异闻听把手一摆:“不对不对!我家大人与宋典根本不相识,而且他们挑的不止是咱们。河东有一批送木材的,已经往返三趟了,那帮阉人就是横挑鼻子竖挑眼,死活不肯收料付钱。最后谈来谈去,宦官勉强留下,才给了十分之一的钱呀!”

    曹操闻此言心才踏实,冷笑道:“哼!那些阉人不过是贪些贿赂,实在不行咱给他。”

    楼异躬身道:“大人,这一次可没那么简单。若是掏几个钱就能解决,张县令自己就处置了。我们拿话引他们,那些阉人根本不搭理话茬。宋典整日深居宫中不露面,就是想贿赂他都找不到门路。”

    “怪哉怪哉!这到底是要干什么呀?”曹操脑子有点儿乱,“你没去寻我爹爹,叫他老人家想想办法?”

    “我去找老爷了,这次老爷也没有办法,他也见不到宋典。”

    曹操的眉头拧成个大疙瘩,百思不得其解:“怪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呀……皇上到底是急还是不急呀,照这样选材,什么时候南宫才能修完?”

    “修完?”楼异冷笑一声,“开工的事儿连影子都没有,那些收来的料就在南宫废墟上堆着,挺好的木料风吹雨淋,有的都朽啦!收来的好料不保存,还一个劲儿催运新的,真不知道他们都是怎么想的。”

    众人闻此言更加诧异,进而猜测皇上和十常侍是不是叫黄巾之乱吓傻了。正在议论纷纷之际,有差役来报:“启禀国相,刺史黄大人到,就在外面迎候大人。”说着递过一张名刺。

    “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刺史要来竟然事先不派人通告。”曹操接过名刺发作道,“你们这些当差的是怎么搞的?车驾入城都不知道通报一声,人家到了府门口才告诉我。”

    “回大人。”差役面有难色,解释道:“黄大人是微服前来,没有乘车驾。”

    “我真是急糊涂了。”曹操赶紧起身,“黄大人想必是微服查访,我得出去迎接。”

    刘延在一旁道:“黄使君既来,咱们这些县令功曹也得出去迎接吧。今天可真热闹,州郡县三级官竟凑到一处了,百年不遇呀!”众官员撩袍端带纷纷跟了出去。

    这群人拥拥搡搡出府门,把青州刺史黄琬吓了一跳。他今天没穿官服也没乘官车,只带了三个仆人以便装出行,本想找曹操谈论些隐秘之事。哪知来至国相府守门人一通禀,挤出十多个官员来。上至国相曹操,下至县令和郡县的功曹,见了面有作揖的、有下拜的,一下子就把他弄懵了,还未缓醒过来就被众星捧月般让进了府门。

    黄琬字子琰,江夏人士。高祖父黄香是一代名士,温席奉亲孝名感动天下;他祖父黄琼乃刚烈之臣,在先朝为斗跋扈将军梁冀几度出生入死。黄琬本出仕甚早,但因是太傅陈蕃所举,被宦官诬陷为朋党,生生被朝廷禁锢在家达二十年之久,直到党锢解禁才重见天日。杨赐再次荐举他为官,可人生中本该大有作为的时间早已错失,四十五岁的年纪竟满头白发无一根黑丝,皆因所受的煎熬太多了。

    众人纷纷落座,黄琬环视这满屋的官员,问道:“诸位大人为何齐聚此间?”他久被禁锢变得性情柔弱,言语中还有几分怯意。

    “使君,您远道而来必有要事,还是您先说吧。”曹操待他分外恭敬。若论官阶俸禄,太守国相乃二千石封疆之任,而州刺史不过六百石,但刺史不司政务单管监察,有权干问郡县所有官员的清浊。特别是黄巾之乱平息后,州刺史又有了领兵平乱的权力,所以地位更显殊异。

    黄琬也不客套,缓缓道:“朝廷正在向各地调集木材、石料重建南宫。也因为宦官苛刻刁难,大多不能顺利上交。现在外地有不少官员打着更换石料的旗号盘剥民财、欺压商贾,借机中饱私囊。俩月以前,贾琮赴任冀州刺史,提前放风说要将贪贿之人不论大小全部治罪。哪知到了任上,阖州官员竟尽皆逃官而去,就剩一个瘿陶小县的县长董昭敢继续留任,吏治败坏实在是触目惊心呢。”

    曹操不禁摇头叹息:“那大人您微服出行,一定是考察本州官员是否清廉喽。”

    “没办法,现在手下人的话我都不敢信。”黄琬摆摆手,“不查不知道,一查吓煞人呢!齐国在我眼皮底下还算好,平原、北海两郡贪官成堆,更严重的是东莱郡。我上书奏免东莱太守,也不知怎么走漏了消息,东莱太守派出一个叫太史慈的小吏,竟跑到洛阳把我的弹劾奏章给毁了,这简直成了天下奇闻!”

    曹操听得哭笑不得:“贪官上下齐手,甚是难对付呀。”

    “我转来转去,还就是孟德治下的济南最好。各位县令在此,我直言相告。我私下里往你们各处都去了,百姓对你们的评价还是甚高的。若都像你们济南这样,我这个刺史就不着急了。”

    曹操羞赧地摇摇头:“使君您过誉啦!济南也好不到哪儿去,您忘了吗?我一上任就奏免了八个县令……像这两位是历城令武周、东平陵令侯声,本月刚刚到任的。”

    武周、侯声赶忙再次见礼,黄琬见二人举止端庄,料是耿介之人,不住捋髯颔首。

    曹操笑指刘延:“实不相瞒,在座的只有这位刘县令是漏网之鱼,其他诸位都是新上任的。”

    黄琬特意多打量了刘延几眼:“嗯,刘县令是个好官。”

    刘延抬手推辞:“下官实在毫无建树平庸至极,不算什么好官。”

    “你切莫谦让。现在根本谈不到什么建树政绩,不贪贿就算是好官了。一个柿子烂了就要烂一筐,不把十常侍他们……唉!”黄琬被禁锢二十年,可谓刻骨铭心,再不敢当众说宦官什么话了,赶紧转移话题,“你们为什么都凑在一处啊?”

    这烦心事儿又勾起来了,曹操低头道:“还是因为运送石料的事情,宦官挑三拣四不收啊!”

    “哼!”黄琬冷笑一声,“别着急,他们还没挑到时候呢,到时候准收。”

    “哦?为什么?”曹操追问道,黄琬却缄口不言只是冷笑。刘延见状,料他有私密之言对曹操讲,赶紧识趣地起身:“既然如此,我衙中尚有不少公事要办。时候也不早了,诸位大人安坐,下官先告退了。”他这样一讲,武周、侯声也随之站起,其他人也纷纷寻借口告退,不一会儿的工夫就走了个精光。

    曹操见只剩黄琬一人了,才问:“使君,听您方才所言,这件事究竟有什么玄机?”

    “修宫之事是假!”

    “什么?”曹操一皱眉,“此话怎讲?”

    “你好好想想就明白了,那些宦官挑来挑去所有材料都按一成的钱收了。那剩下九成钱哪儿去了?”

    “何来剩下的九成?”

    黄琬拍拍他肩膀:“孟德啊孟德,你是真不知道还是跟我装糊涂。宋典自国库支钱,岂会真支出一成之钱,他必是按十成上报的!”

    “那剩下的九成钱财,都叫宦官吞了吗?”

    “不对不对,十常侍再贪也不敢私匿这么多,这数目太大了。唯一的可能,就是这些钱不声不响进了中藏库。”

    曹操一愣:“那是……那是皇上的梯己(私房钱)。”

    “没错,那些钱摇身一变都成了皇上的私房钱。你想想吧,当初卖官赚了多少?黄巾事起,他迫于无奈把钱都拿出来散给北军将士了。修宫殿能用多少材料,为什么要遍向各地征料?这是当今万岁遮羞,不好明着私吞国库,借着这个题目敛财,要把当初散出去的钱再捞回来呀,那些征去的材料恐怕修

    三座宫殿都够。”

    曹操只觉得脑海中轰隆一声,仿佛感到天塌了下来。他胸中似烈火燃烧,终于吐出那句压抑已久的话:“大汉完了……真是昏庸无道的亡国之君!”

    说这话是杀头灭门之罪,黄琬吓了一跳,他是吃过亏的,赶紧捂住曹操的嘴:“你小声点儿,不怕隔墙有耳啊。我告诉这话,是为了叫你安心,石料的事情不必再操心,早晚宦官会按一成付钱。”

    “君王可欺民,不可欺天呐!”曹操气愤难当,“天下之钱何分阴阳,莫不归属于天子。为什么他还要千方百计敛财呢?难道非要都挥霍了才罢休?他这样行事,国库、地方两空,都成了中藏钱,岂不是杀鸡取卵?再有大灾荒,官员拿什么去赈灾啊?”

    黄琬默然良久,叹息道:“其实我今天来不仅是为了公事,还有件私事要告诉你。朝廷秘密差下督邮,要沙汰军功之人,你可要留神!”

    到了现在,曹操也想开了:“要丢官就丢吧,皇甫嵩、朱儁、徐璆、王允,大家降职的降职、下狱的下狱,轮也该轮到我了。”

    “他们几个获罪都是各有隐情,你知道吗?”

    曹操气哼哼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这也不尽然。皇甫义真之所以遭谪,是因为他得罪了赵忠。他在河北平张角,路过邺城目睹了赵忠的宅子,房舍林立逾制建宅。他回朝参奏一本,皇上正愁没钱,把赵忠的房子抄没充库了。后来他与董卓讨北宫伯玉,两人相处不睦,那董卓就与赵忠勾手贬了他的职。”

    “十常侍……十常侍……天底下还有他们没干过的坏事吗?”曹操一拍大腿,“徐璆和王允呢?”

    “徐使君的事也差不多,他得罪的是董太后的外甥,那人也与赵忠联手告他讨贼不力,结果下了大牢。”黄琬惋惜不已,“至于王子师的事可有些麻烦。他上交了一封秘信,是反贼‘神上使’张曼成写给张让的,声称是在清点颍川黄巾遗物时发现的。”

    “哦?”曹操瞪大了眼睛。

    “不过这封信未必是真,张曼成死无对证,很可能是王允想扳倒十常侍故意伪造的。他与张让在天子面前各执一词争论不休,结果十常侍纷纷进谗言,他就被下狱了。这倒给张让提了醒,他向皇上建议差下督邮,明为考核官员,实际上要沙汰军功之人。”

    “原来如此。”

    黄琬说着说着突然想笑:“也是恶人自有恶人磨,在冀州出了个叫刘备的小子,因军功补了安喜县尉,上任不过旬月就被河北的督邮盯上了。那刘备也真胆大,纵马闯驿,活活把督邮绑缚,狠狠抽了二百鞭子,然后挂印逃官而去。”

    “哈哈哈……抽得好!”曹操颇为赞赏,“对于为虎作伥的小人就该这样。有机会的话,我还真想认识认识这个刘备。”

    “抽的是不错,但也触了十常侍的霉头。自从出了这件事,督邮越发痛恨军功之人。咱们青州也派下督邮,现正在来的路上,恐怕一两日间就要到了,到时候你要小心应对。”

    “谢使君大人相告,为了我这点儿事,还劳您亲自跑了一趟。”曹操赶忙施礼。

    “我不敢差派手下人,怕走漏风声所以亲自来告诉你。你可千万别跟督邮说是我告诉你的……”

    “我当然不会说出去,大人放心吧!”曹操见他神色慌张,不禁感叹:被诬陷遭禁二十年,这个人虽有满腹热忱,但是胆色尽失了。不过越是如此,越显他对自己的眷顾。

    黄琬沉默了一会儿,又回头道:“孟德,你办了一件令我感触颇深的事。”

    “哦?下官有何作为令使君垂青?”

    “你毁了朱虚侯的祠堂。你知道吗,那是在好几十年前,老太傅陈蕃还仅是青州刺史,他就曾捣毁刘章的塑像。你今天所为跟他一模一样。”说这话时黄琬眼望窗外,仿佛在追寻遥远的记忆,“我因陈太傅荐举而为官,又因陈太傅之牵连遭禁,成也萧何败萧何。”

    曹操千恩万谢送走黄琬,不禁思量:陈蕃最终死在宦官手里,我虽然仰慕此人,但是真想混一个与他一样的结局吗?

    那一刻他开始动摇了,觉得官场是那么可怕,前景一片黑暗,不如弃官还乡。但他又不甘心这十年的努力,不知该何去何从。在思考了整整半宿之后,曹操决定放手一搏,走一步险棋……

    心灰意冷

    第二天清晨,曹操找来楼异吩咐他速往京师。

    “纹石的差事不能再耗着了,你去把张京叫回来,台县的公务还等他处理呢。叫那些民夫都散了吧,留几个人看料也就够了。”

    “诺。小的这就去准备。”

    “慢着!”曹操从袖中掏出一份奏章,“这个你替我递往省中。”

    “诺。”楼异伸手来接,曹操却死死攥住,道:“你听好了,这是个要紧的东西,递交前万万不可让我爹知晓。另外,办完事你不要急着离开,这份奏章有什么反应,你替我打听清楚了再回来复命。”

    “小的明白。”楼异不敢多问。

    曹操这才松手,看着他亦步亦趋退下去。

    这份奏章的内容是为十八年前党人首领陈蕃、窦武鸣冤。现在党人虽赦,但冤死的陈蕃尚未平反昭雪。现在宦官与党人虽矛盾重重,但都是暗流相斗未曾表露,而陈蕃之事是朝廷万万不能提起的禁忌。

    曹操这份奏章字字斟酌,从自己禁断淫祀谈起,论及陈蕃在青州的旧事,最后立言道“陈、武等正直而见陷害,奸邪盈朝,善人壅塞”,公然要求恢复陈蕃、窦武的名誉。这一份奏章递上去,必然要闹出一场大风波来。曹操这样做已经是不计后果放手一搏了。一旦成功自己便可以大长正气享誉士林,但若是失败就会跟王允、徐璆一样下场,甚至还有性命之虞。

    就在这种前途未卜的期待中熬过了七天,京师却一点儿风声都没有,仿佛这份激烈的奏章投到了死水里。曹操焦急期盼着洛阳的消息,等啊等,楼异、张京没等来,等来的却是秦宜禄!

    如今的秦宜禄已经不是曹家的仆人了,谁料他身着锦缎比跟自己时更光鲜了。他被差役引进府内,见了曹操跪倒便拜:“小的秦宜禄拜见曹大人。”

    曹大人?当年张嘴一个爷、闭嘴一个爷,如今却叫自己曹大人,曹操心里不是滋味,冷冷道:“你现在混得可好?”

    “托您老的福,小的回到洛阳不敢面见令尊大人。”秦宜禄的口气已经十分疏远,又面有得意之色,“万般无奈之际,小的投到河南尹何大人府中为仆了。”

    “何苗!?”曹操顺口惊呼出来,他没想到秦宜禄会委身这个人府中:何苗乃何后的同母弟弟,虽为二国舅,却与憨厚善良的何进大不相同,是十常侍张让、赵忠的死党。秦宜禄投到何苗手下,岂不是将自己当年所有事情都端给宦官了吗?

    秦宜禄似乎就是想让曹操害怕,故意挖苦道:“曹大人,您当着小的面直呼我家大人的名讳,未免失礼了吧?”

    “是是是,本官口误了。”即便心里腻歪,曹操还是得道歉。

    “前两日,大人有一份奏章递入省中吧?”

    曹操头上汗涔涔的,突然一句话都答不出来。

    秦宜禄讪笑道:“可惜您的大笔华翰未能打动圣听。奏章所言之事皇上不准,根本没有廷议,仅交与三公看了看。可怜呀,只因为您这份奏章,又牵连死三位老臣呀!”

    “你说什么?”

    “当朝司徒陈耽力挺您的奏议,忤逆天子获罪。谏议大夫刘陶保奏陈耽不成,上殿谤君。结果两人一同下狱,张让当天晚上就派人把他们毒死了。”

    曹操脸色苍白。刘陶、陈耽都是曾经位列公台的老臣,这样无声无息就被十常侍害死了,而这件事竟是因为自己的一番奏章引发的。

    “您不忍了?”秦宜禄笑得更加猖狂,“还没完呢。老杨赐久染重病,闻知刘、陈二公毙命,当即疾发而亡!”

    “杨公他老人家也……”曹操如鲠在喉,他彻底被这个以前对他唯命是从的奴才击败了。杨赐是朝廷正直之臣的脊梁,他一倒朝廷的正气也就彻底湮灭了。

    “您猜猜谁当了太尉?是许相!绰号‘不开口’的许相,跟张让最最交好的人。唉……三位公台老臣接连身亡,您也该明白自己那点儿斤两了吧?我家大人有好生之德为您讲了好话,加之令尊苦苦哀求,他跟许相的那点儿老交情又救了您一命。他们费尽口舌,总算说动万岁不怪罪于您。”秦宜禄得意洋洋。

    曹操真恨不得把这个卑鄙无耻的小人踢死,咬着牙道:“家父自不必说,许叔父我也自会感念,可你家大人还真是好心呢!”

    “这就是您不明白了。我家大人听说您毁坏刘章的祠堂很是高兴。说刘章杀了吕后家,吕家是外戚之人,而我家大人也是外戚之人呢。一笔写不出两个外戚,您对何家也有功呀!”

    “你放屁!”曹操实在怒不可遏。

    “您别急,别急……”秦宜禄毕竟跟了他十年,很怕他动怒,“小的实言相告,我家大人现处国舅之尊,十分仰慕您的威名。”

    曹操这会儿听出点儿子丑寅卯来了,秦宜禄是替何苗来拉拢自己。

    “曹大人,您对小的有故主之情,而何国舅对小的也很不错。所以小的一厢情愿想让二位结好。现在我家二国舅就要晋封车骑将军了,一旦开府便可与大国舅何进并驾齐驱。您如今处在这个位置,前有宦官之恨,后有督邮之迫,倒不如投靠我家大人。一可保性命无害,二可保俸禄不失,三也可叫令尊大人放心,您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曹操故作沉思低头不语。

    “您不要以为掾属有失身份。那安平人乐隐、汝南名士应劭,如今都依附了我家大人。”秦宜禄说到这里往曹操跟前凑了凑,“莫看现在我家大人与张让相交深厚,将来有一日后庭有变,我家大人也想在诸位高士协助下铲除宦官。这与您平生夙愿并不相悖,您说呢?”

    曹操可不想趟外戚的浑水,更何况何苗之上更有何进,兄弟俩离心离德难成大事。但事到如今自身难保,又岂敢再得罪国舅?他脑筋一转,紧蹙双眉装作思考,缓缓点头道:“好吧。不过此事我要再三思量,还得征求一下父亲意思。”

    “那就好!那就好!老爷那里一定会同意的,您要是实在说不动老人家,我去!凭我这张巧嘴肯定成。”秦宜禄喜笑颜开,一高兴又称曹嵩为老爷了。

    曹操见骗住了他,赶紧委婉地下了逐客令,将他打发走。等安静下来,曹操的心也冷了,这官还如何当下去?皇帝昏庸、奸臣当道、外戚横行,自己又被人家牢牢攥在手心里,连累老爹爹一把年纪还要向阉人屈膝告饶。

    他茫茫然游移到书房,又见书童吕昭趁他不在,伏在桌案前抄书练字。吕昭见他来了,赶忙起身让出几案,慌张道:“小的错了!”

    “不就是用用我的书案嘛,知道习字上进不算错。”曹操坐下来,“你在抄什么啊?”

    “是王充的《论衡》。”

    “哦?这么深奥的书你也敢看呀。”

    “小的不是看,只是抄。”吕昭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就属这套书的卷数最多,字也多。我要是能抄下来,一定能认识不少字。”

    “你不得其法,先去抄《孝经》、《论语》吧。”曹操说着,无精打采拿起吕昭抄写的竹简,正见:操行有常贤,仕宦无常遇。贤不贤,才也;遇不遇,时也。才高行洁,不可保以必尊贵;能薄操浊,不可保以必卑贱。或高才洁行,不遇退在下流;薄能浊操,遇在众上。世各自有以取士,士亦各自得以进。

    “大人,您怎么了?”吕昭瞪大了眼睛。

    “什么怎么了?”

    “您……您哭了。”

    曹操擦了擦不觉流下的泪水。《论衡》说的一点儿都不假,遇到如今这个世道,自己再努力仕途上也不会有什么成就了。既然已经走到了死胡同,何必还要在这里浪费青春呢?非要熬到头破血流山穷水尽吗?算了吧,回头吧!不为自己想,还得为老婆孩子想呢……五十岁的孝廉有的是,就算自己再隐居二十年也能跟他们一样。黄琬不就是在家禁锢了二十载吗?等一个清平之世吧,盼着昏庸无道的皇帝早早驾崩,盼着那些老宦官都死绝……

    “大人,我写得不好吗?”

    “不是,你写得很好。”曹操摸了摸吕昭的头,“孩子,我给你介绍一个老师好不好?”

    “那自然好了,是谁呀?”

    “是我的亲弟弟曹子疾,他博览群书文学可好了。”

    “他在哪儿?”

    “在我的家乡沛国谯县,他教过家塾,你去跟他读书吧。”

    吕昭吓坏了:“大人,您不要我了吗?我不离开您。”

    “傻孩子,谁要你离开我了?咱们一起回家!”

    “您不当官了?”吕昭诧异地盯着他。

    曹操摇摇头,吟起了《离骚》:“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这官我不当了,我带着你还有楼异回家。家乡有我的儿子昂儿、有子疾的孩子安民,还有我侄子夏侯懋,你以后跟他们一起玩、一起读书,好不好啊?”

    “嗯。”吕昭兴奋地点点头。

    正说话间,楼异回来了,一进门就嚷:“大人,您的奏章……”

    “喊什么?我已经知道了。”曹操起身看看楼异,“你休息休息,就吩咐人收拾东西吧,我要辞官了。”

    “啊?大人您不必如此,老爷和许相说动了张让,据说二国舅也帮了忙,朝廷对您不加罪责。只不过要调您离开济南,改任东郡太守。”

    “你不懂啊!此处的官员是我曹某人一手撤换的,朝廷却把我调离开这些人,意在防止我形成势力。济南离京师远,东郡离得近,这是要我把放在眼皮底下看管起来。而且何苗攥着我的短处,要拉我上外戚的贼船呀!”曹操干笑了几声,“十常侍无非是不想让我说话,那我就不说。咱辞官回家,留书悬印,明天就走。”

    这一次真有些像逃难,所有的家私都不要了,草草收拾一番,转日清晨曹操乘着百姓的小马车离开了东平陵,甚至都没有向济南王和治下县令们辞行。车过田间又见百姓们扛着木头石料匆匆赶路。

    “他们这是要干什么?”吕昭很好奇。

    “不知道。”楼异骑在马上张望了一番,“好像是谁家盖房子。”

    曹操苦笑道:“我知道。一定是他们听说我要走了,想重修朱虚侯的祠堂。”

    “还修?这些百姓也太愚昧了。”

    “不是愚昧,是自欺欺人。”曹操叹息道,“世间万般苦,人总要给自己找个寄托。兵荒马乱朝廷昏庸,举兵反抗又一败涂地,除了希冀神仙还能靠谁呢?所以当年陈蕃毁了神像他们就重修,我又毁了他们还要再修!无非是给自己找一点儿归宿罢了。”

    “那咱们的归宿在哪儿?”吕昭眨着黑豆般的眼睛看着他。

    童言无忌,搞得曹操有些悚然:“或许……在家乡吧。”他不敢再多想什么,忙催促楼异继续赶路。

    中平三年(公元186年)春,曹操拒绝了朝廷东郡太守的任命,再次离官还乡。与上一次从顿丘令任上罢免相比,这一回他已经心灰意冷了。曹操抱着刷新吏治之心苦苦治理济南一年,而光彩的政绩却似昙花一现。在他离开后,济南国张京、刘延、武周、侯声等清官再受宦官打击,买官的宵小又一次充斥衙门;耗尽府库采办的石料最终还是被宦官以一成价值收购,卖的钱甚至不够打发民夫的;刘章的祠堂塑像不久又纷纷重新树立,巫婆方士招摇撞骗。寒风依旧,一切努力化为乌有……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