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16小说网 www.16kbook.org,最快更新《教父》三部曲(全译本)(套装3册)最新章节!

    第十四章

    伊莱·马林葬礼的那天早上,鲍比·邦茨朝着斯基比·迪尔大吼大叫。

    “这简直是疯了,这就是电影这一行的问题所在,你怎么能同意这种事情?”他抓起一沓装订在一起的文件,在迪尔的眼前挥来挥去。

    迪尔看了看这沓纸,这是某部片子到罗马取景的出行计划。“是的,怎么了?”迪尔说。

    邦茨怒不可遏:“所有人都坐头等舱去罗马……剧组、配角、跑龙套的、助手还有实习生。就一个人不坐头等舱,你知道那是谁吗?是罗德斯通派到罗马控制我们花销的会计主管!他一个人坐经济舱。”

    “是,那又怎么了?”迪尔说道。

    邦茨故意装得更加生气:“这片子的预算里还要建一座学校,让剧组人员的孩子去上学。还要租两个礼拜的游艇。我刚才仔细看了看剧本,有十二个演员只有两三分钟的镜头。需要游艇的镜头拍两天也够了。现在你给我解释一下,这种预算你怎么能批准的。”

    斯基比·迪尔冲他笑了笑。“没问题,”他说,“这片子导演是洛伦佐·塔卢福。他要求他的人要坐头等舱;配角和跑龙套之所以能在剧本里,是因为他们勾搭上那些明星;游艇要租两周,因为洛伦佐想要坐游艇去参加戛纳电影节。”

    “你是制片人,你和洛伦佐去谈谈。”邦茨说。

    “别找我,”迪尔对他说,“洛伦佐拍了四部票房过亿的片子,拿了两次奥斯卡。能给他租船我高兴还来不及。要说你自己去说。”

    邦茨不吱声。照理说,电影公司的老板是最有分量的人,制片人负责统筹安排、监督预算,还要琢磨剧本。但事实上,一旦电影开拍,导演说了算。票房大卖的导演就更不必提了。

    邦茨摇摇头:“没有伊莱支持,我可不敢和洛伦佐谈。我要是找他,洛伦佐肯定告诉我有多远让我滚多远,这片子也拍不了。”

    “而且他还理直气壮,”迪尔说,“他妈的,洛伦佐每次都要拿走额外的五百万,这已经成业界惯例了。冷静点,等会我们还要出席葬礼。”

    但是邦茨又看到了另一张成本清单。“你的片子里,”他对迪尔说,“叫个中国菜的外卖要花五十万。谁能吃中国菜吃掉五十万,谁能?连我老婆都吃不了这么多。法国菜没准儿还说得过去,但是中国菜?中国外卖?”

    斯基比·迪尔心念急转,鲍比这是抓到他的漏洞了。“是日本餐厅,要的是寿司。全世界的食物里就属寿司最贵了。”

    邦茨顿时消停了,谁都抱怨寿司。一个对头电影公司的老板曾经带一个日本投资商去吃晚餐,去的是一家做寿司出名的餐厅,他后来向邦茨抱怨道:“两个人吃了一千美元,就他妈吃了二十个鱼头。”邦茨当时诧异坏了。

    “好吧,”邦茨对斯基比·迪尔说,“不过还是得省点儿花。下个片子里多找大学实习生。”实习生是免费劳动力。

    在好莱坞,伊莱·马林的葬礼甚至比一线红星的葬礼更有报道价值。他德高望重,在电影公司的高层、制片人、经纪人、红演员、导演甚至是电影编剧中间,没谁不尊敬他,而且不少明星、导演和编剧还喜欢他。他能有这样的地位,因为他彬彬有礼、老谋深算,给电影行业解决了不少问题。而且他还是个公正讲理的人。

    他晚年的时候变得清心寡欲,不在乎权力,对女明星也没有兴趣了。罗德斯通早已是业界巨擘,出品的经典巨制远胜其他公司,对真正用心做电影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这更可贵的了。

    美国总统派幕僚长致简短的悼词。虽然法国的文化部长一向与好莱坞电影针锋相对,但他还是来了。梵蒂冈派来了教皇的特使。这是一名年轻、俊朗的红衣主教,凭外表都可以接到片约了。从日本竟然还来了一批商务高管。荷兰、德国、意大利和瑞典诸多电影公司的最高层人物都为了缅怀伊莱·马林而亲临现场。

    仪式开始。致悼词的先是一名当红男星,然后是位当红女星,接着是一位主流大制作的导演,甚至编剧宾尼·斯莱都为马林献上了哀思。幕僚长讲完后,为了使场面看上去不至于太假惺惺,电影界两名最伟大的滑稽演员讲了几个笑话,都是关于伊莱·马林的权力和商业嗅觉的。最后是伊莱的儿子凯文、女儿朵拉,以及鲍比·邦茨。

    凯文·马林称颂伊莱·马林是一名慈父,不仅关爱自己的孩子,而且对罗德斯通的全体同侪都照顾有加。他是电影艺术的一代巨擘、一盏明灯。凯文还对前来吊唁的来宾说,他会继承他父亲的遗志,继续擎起这盏电影业的明灯。

    伊莱·马林的女儿朵拉的悼词由宾尼·斯莱执笔。这篇讲稿文辞隽秀、震撼心灵,用幽默的口吻阐述了对伊莱·马林高尚德行和斐然成就的尊重。“我爱我的父亲,爱他超过其他一切人,”她说,“但我很庆幸,我从来不必跟他谈判。而今,我只要和鲍比·邦茨谈就行,这家伙可没我聪明。”

    众人大笑。最后轮到鲍比·邦茨致辞,他暗恨朵拉拿他开玩笑,上台后说:“三十年来,我和伊莱·马林共同建起了罗德斯通,他是我生平仅见的最聪明、最善良的人。在他手下工作的这三十年,是我人生中最快乐的三十年。而从今以后,我会继续完成他的梦想。他信任我,让我在之后的五年内掌管公司,我不会让他失望。我不敢指望自己能做到伊莱那么好。他把梦想播洒给了全世界无数的人。他将财富和爱分享给了家人和美国的民众。他的确是块磁石。”

    在场来宾都知道,这是鲍比·邦茨亲手执笔的悼词,因为他向全行业传达了一个重要信息:之后五年内,罗德斯通他说了算,他希望所有人能像尊敬伊莱·马林一样尊敬他。鲍比·邦茨不再是二把手了。他现在是第一把交椅。

    葬礼后两天,邦茨把斯基比·迪尔叫到公司,升任他为罗德斯通的制作总监,也就是邦茨自己曾经的职位。而他现在则接替了马林的位子,做了董事长。他给迪尔提供的薪水很丰厚,迪尔可以从公司拍的每一部电影的票房里抽提成。少于三千万预算的片子,他都能自己决定。他甚至可以把自己的制片公司并入罗德斯通,但保持独立性,由他自己指派这家下属公司的负责人。

    斯基比·迪尔对于这些优待很是吃惊,他分析了一下,认为这是邦茨的不安感作祟。邦茨深知自己在创意领域方面的弱势,指望迪尔能够帮他一把。

    迪尔接受了这份工作,然后指定克劳迪娅·德·莱纳主管他的制片公司。因为她有创意、谙熟电影制作,还因为她很老实,不会瞒着他做小动作。他可以放心大胆地把事情交给她。有她在,他就有了一个得力助手。此外,他也喜欢她的陪伴和她的温和,这两点在电影制片这一行是宝贵的品质。他们早就不是床伴的关系了。

    斯基比·迪尔整天想着他能变得多有钱。迪尔早就知道,即使是卖座明星,老了以后也有不少人生活变得拮据。迪尔已经很有钱了,但是他觉得富有程度排十个档次的话,他自己不过是在第一档罢了。当然,他下半辈子能活得奢侈富足,但他还买不起私家飞机,置不了五座豪宅,养不起情人。他也没钱做个烂赌棍,没法离五次婚,雇不起一百个仆人。甚至没钱给自己的电影投资。他也收藏不起太贵的艺术品,伊莱能为收藏莫奈或是毕加索的名作而伤脑筋,这种事他却做不了。不过从现在开始,说不定哪一天,他就能从第一档升级到第五档呢?要更有钱,他必须得工作得非常努力,同时也得动足脑筋,最重要的是,得摸透邦茨这个人。

    邦茨陈述了他大胆的计划,显然他想要在权力的世界里站稳脚跟。

    他要先跟梅洛·斯图尔特达成一笔交易,这样罗德斯通就能优先征用梅洛经纪公司里所有的红星。

    “我来处理,”迪尔说,“我答应他,他最感兴趣的项目我一律放行。”

    “我非常希望安提娜·阿奎坦内能出演我们的下一部片。”鲍比·邦茨说。

    迪尔心里想:果然。邦茨执掌了罗德斯通的大权,就想着把安提娜拐上床。自己作为制作总监,也不是没有机会啊。

    “我马上让克劳迪娅为她量身定做一部电影。”迪尔说。

    “非常好,”邦茨说,“你记住,很多事情伊莱都想做而不能做,他太软弱了,而这些我一清二楚。我们得摆脱掉朵拉和凯文的公司。他们只会赔钱,我不想带着两个累赘。”

    “这件事你还是慎重点,”迪尔说,“他们是公司的大股东。”

    邦茨笑了。“没错,但伊莱让我在未来五年管理公司,所以,就由你出面否决他们所有的电影。最多一两年,他们就待不下去了,但他们只能埋怨你。伊莱就是这样做的,所有的坏事都是由我出面办的。”

    “不大好办,”迪尔说,“这是他们俩的第二个家,他们就是在这儿长大的。”

    “试试看,”邦茨说,“还有一件事,伊莱死之前那晚,他答应过厄内斯特·维尔,他写的小说改编的电影,都得按照毛利给他提成。伊莱之所以会同意,都是因为茉莉·弗兰德斯和克劳迪娅到伊莱的病床前逼他,真让人恶心。我已经给茉莉发了书面通知,不管从法律上还是道德上讲,我都没有义务履行这个承诺。”

    迪尔仔细考虑了一下这个问题,说:“他绝不会自杀,可是万一他活不过五年,我们也要考虑一下这种情况。”

    “不必,”邦茨说,“伊莱和我问过律师,律师说茉莉在法庭上站不住脚。就算给他点儿钱,也不能按毛利算。那是抽我们的血。”

    “那么茉莉答复了吗?”迪尔问。

    “答复了,律师函都是些陈词滥调,还能有什么新东西,”邦茨说,“我告诉她滚蛋。”

    邦茨摘下电话,打给他的心理医生。多少年来,他的妻子一直催他去接受一下心理治疗,让他这个人多少变得可爱点。

    邦茨通过电话说:“我就是确认一下我们约好下午四点,没错吧。对,下周我们聊聊你的剧本。”说完他挂了电话,对迪尔诡秘地笑了笑。

    迪尔知道,邦茨和法莱内·方特要去公司在比弗利山庄里订的房间幽会。而他的心理医生很乐意为他作掩护,因为他写的剧本——心理医生是连环杀手——被公司买下了。好笑的是,邦茨买了本子,却觉得这东西一文不值;而迪尔看过剧本后却觉得,当作小制作来做的话这片子还是不错的。所以迪尔准备拍这部片,顺便卖了邦茨一个人情。

    然后邦茨和迪尔聊了聊,为什么和法莱内厮混会那么开心。他们一致同意这是由于他们这类大人物就喜欢法莱内的孩子气。他们也觉得,和法莱内做ài真是太美妙了,她非常有趣,而且不对他们提要求。当然会有些暗示,但是她的确才华横溢,如果时机合适,的确是可以给她机会的。

    邦茨说:“有件事让我担心,如果她成了个不大不小的明星,也许我们和她之间的快乐日子也就到头了。”

    “没错,”迪尔说,“明星不都这样吗,不过管他呢,那时候她可以给我们赚很多钱。”

    他俩又聊了聊制片和上映计划,《梅莎琳娜》在两个月内就能杀青。而且会成为圣诞档期的主打制作。维尔作品的一部续集已经在预热了,两周内就能上映。罗德斯通出品的这两部电影加在一起,算上录像带的话,在全世界能赚到十亿美元。邦茨能够拿两千万,迪尔大概也有五百万。那时候,鲍比就会被大众看作是天才,在接替马林的第一年就有这么好的业绩,大家也会承认他第一把交椅的地位了。

    迪尔若有所思道:“《梅莎琳娜》调整之后的毛利,我们还得给克罗斯分出去百分之十五,想想真丢脸。我们干脆把钱连本带利还给他好了。他要是不满,就去告我们。明显他害怕上法庭。”

    “他不会是黑手党吧?”邦茨问道。听到这话,迪尔觉得这家伙真是个彻头彻尾的胆小鬼。

    “我了解克罗斯,”迪尔说,“他不是什么狠角色。要是他有那么危险,他妹妹克劳迪娅早告诉我了。只有茉莉·弗兰德斯我才担心一下。我们这可是同时在坑她的两个当事人啊。”

    “好吧,”鲍比说,“耶稣基督啊,我们真是干得不错。在维尔身上省下两千万,大概在德·莱纳身上也能省个一千万。我们的奖金有着落了,我们都是大英雄了。”

    “是啊,”迪尔说,他看了看表,“快四点了,你不去找法莱内吗?”

    就在这个时候,鲍比·邦茨办公室的门被粗暴地推开了,茉莉·弗兰德斯站在门口。她穿着一套格斗用的训练服,裤子、外套,还有白色的丝绸衫,脚下还蹬着平底鞋。她俏丽的脸蛋因为愤怒涨得通红。眼里还噙着泪,但是她这个样子,却比她以往的扮相都要美。她的声音里带着点怨恨,也带着点欣喜。

    “好了,你们这两个杂种,”她说,“厄内斯特·维尔死了。我已经申请了强制令,从现在开始你们不得发布他作品的新续集了。现在你们两个混蛋准备好坐下来谈谈交易了吧?”

    厄内斯特·维尔知道,在自杀问题上他最大的障碍是如何避免暴力手段。他太胆小了,不敢使用时下流行的法子。枪太吓人了,刀和毒药又太直接,而且一点也不方便。把脑袋塞进煤气炉里,在车里被一氧化碳毒死,这些方法永远都不保证一定奏效。割腕会见血。不,他想迅速、彻底而又不用受罪的死亡,尸体要完整,死得要有尊严。

    厄内斯特感到很骄傲。这是个理性的决定,这个决定对大家都好,只是罗德斯通会有点麻烦。这纯粹是个人经济利益和恢复自尊心的事。他能够重新掌控自己的生命,思及至此他不禁大笑。说明他的确没疯——他还保持着幽默感呢。

    游泳出海溺水身亡实在是太“电影化”的桥段;冲到公交车面前被车撞又疼又不一定会死,而且这种死法太丢脸,简直跟流浪汉一样了。他突然想到一种安眠药,这种东西已经没多少人用了,因为它是栓剂,得塞进直肠。不过,这样死也太没尊严了,还不保证成功。

    厄内斯特推翻了所有这些手段,继续寻找一种愉快彻底的死法。他越想越兴奋,甚至都不想死了。写遗书时越写越高兴,他要把所有的艺术天赋都用上,不能太自大,也不能抱怨。最重要的是,他要靠这份遗书让别人明白:他自杀是经过理性分析,而不是因为胆小怕事。

    他从致第一任妻子的信开始写,他认为她是他唯一的真爱。第一句话他就试着写得客观、实际。

    “见字请即联系我的律师茉莉·弗兰德斯。她有要事告知。谨此感谢你与孩子给我多年快乐生活。我并不希望你将我此番作为理解为对你的责备。我们分开之前已然互相厌烦。这绝非我情绪恶劣或龌龊思想之产物。我的行为完全合乎理性,我的律师会详加告知。告诉孩子我爱他们。”

    写完后厄内斯特把便笺纸推到一边。这东西还得修改。他继续给第二任和第三任妻子写信,这两封信里的语气连他自己都觉得冷漠。信的大意是通知她们,她们可以得到一小部分他的遗产,感谢她们带给他的快乐,并安抚她们说绝不需要为他的行为负责。从这两封信看来,他写的时候似乎不存在爱意。所以给鲍比·邦茨的信更简单,三个字:“肏你妈”。

    之后他给茉莉·弗兰德斯留了信,写完“让那帮混蛋见识你的能耐吧”,让他心情变好了一点。

    致克罗斯·德·莱纳的信中,他写道:“我做了应该做的事。”德·莱纳看不起他,这他早就感觉到了。

    最后,在写信给克劳迪娅的时候,他终于敞开了心扉。“虽然我们甚至连恋人都不曾做过,但你给了我生命中最快乐的时光。你有没有感到同样快乐呢?为什么你所做的事情总是对的,我总是磕磕绊绊要出错呢?事到如今,把我对你写的东西做

    的评价都丢到一边吧,我对你作品的刻薄,不过是一个打铁匠一样的过气小说写手的嫉妒心作祟而已。谢谢你一直在出力帮我夺回我的分成,虽然最后没成功,但是你努力了,我爱你。”

    他把这些写在黄色便笺上的信件都摞在一起,虽然这些信眼下看起来有点糟糕,但是他会修改的,修改总是写出好作品的关键所在。

    不过写便笺这件事勾动了他的思维,他终于想到了自杀的完美方法了。

    肯尼斯·卡尔多涅是好莱坞最棒的牙医,在这个小圈子里,他的名气像当红的明星一样众人皆知。他技术精湛,生活丰富多彩,为人勇敢。他憎恶那些书籍和电影,它们总是把牙医塑造成极端平庸的人。他总是尽一切努力推翻这种形象。

    他衣冠楚楚,举止礼貌,他的牙科办公室装饰奢华,有一书架的英美顶级杂志,还有个稍小的书架,上面放着外语杂志,德语、意大利语、法语应有尽有,甚至还有俄语的。

    在等待间的墙上挂着一流的现代艺术作品,而当你走进治疗室的路上可以看到,走廊处处装点着一些签名照,都是全好莱坞最杰出的名字。他们都找他看牙。

    他为人开朗,谈吐幽默,隐约有点娘娘腔,让人看不透彻,弄不明白。他热爱女人,但他无论如何也不明白为什么有人可以为了女人而放弃一切。对他来说,做ài跟美食、美酒、美妙的音乐都是一样的。

    肯尼斯唯一信仰的是牙医的艺术。在牙科领域,他就是个艺术家,他时刻紧跟技术上和美观上的发展。他拒绝在病人嘴里安装可拆卸的齿桥;他一再坚持用钢制植入片,这样能让假牙永久嵌进牙床。他曾经在牙科大会上做过讲座,在这方面是绝对的权威,还给摩纳哥王室成员看过牙。

    肯尼斯·卡尔多涅的病人,不必半夜把假牙放进玻璃杯。只要坐在他精心配置的牙科用诊疗椅上,不管接受什么治疗,都不会感到一丝疼痛。他用药一向大手大脚,尤其是“甜香”,一种“笑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病人带着橡胶面具把这种气体吸入肺部之后,就感受不到手术中的任何疼痛了。而且,患者还会进入一种半清醒状态,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就像吸了鸦片。

    厄内斯特和肯尼斯相识并成为朋友,是差不多二十多年前了,那时候厄内斯特才第一次来好莱坞。当时,有个制片人为了得到厄内斯特一本书的版权,对他大献殷勤。在这位制片人举办的晚宴上,厄内斯特被牙疼折磨得死去活来。制片人大半夜挂电话给肯尼斯,肯尼斯当即赶到了宴会现场,把厄内斯特带回诊所治疗坏牙。治疗完毕后,他又把厄内斯特送回酒店,并交代他次日去复诊。

    后来厄内斯特评论此事时认为,那位制片人肯定和那位牙医关系匪浅,才能在大半夜打通他家里的电话。制片人却否认了,他解释说,肯尼斯·卡尔多涅秉性就是如此。对他来说,一个人患了牙病,就像快要溺死一样,他必须赶来救人。当然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卡尔多涅喜欢厄内斯特的作品,他把厄内斯特所有的书都读完了。

    第二天,厄内斯特去了肯尼斯的办公室,一个劲儿地说着感激的话。肯尼斯举起手来,阻止了他的滔滔不绝,说:“你的书很有趣,算起来还是我欠你的呢。咱们讲讲钢制植入片的事情吧。”他说了很久,告诉厄内斯特称保护牙齿必须尽早开始。还说厄内斯特之后还会掉几颗牙齿,现在有了钢制植入片,他就用不着每天晚上把假牙放进玻璃杯里再灌上水了。

    厄内斯特说:“我考虑考虑。”

    “不行,”肯尼斯说,“质疑我的专业的病人,我可不治。”

    厄内斯特大笑。“幸亏你不是个小说家,”他说,“好吧,那就装植入片。”

    他们成了朋友。维尔每次来好莱坞,都会邀他共进晚餐。有时候,他会专程跑来洛杉矶,就是为了吸一口“甜香”。肯尼斯对厄内斯特的小说评价很是精辟,他对文学的理解,几乎赶得上他对牙科的理解了。

    厄内斯特爱死甜香了。吸了甜香以后他再也感觉不到疼,而且在那种飘飘欲仙的状态中,他还想出过一些精彩的情节。之后的几年里,他和肯尼斯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在牙根新装了一套钢片、换了整整一套牙,结实到足够陪着他一路进棺材了。

    但是,厄内斯特对肯尼斯最主要的兴趣,是把他视作小说里的一个角色。厄内斯特相信,任何人都有反常怪异的一面。肯尼斯所暴露出来的怪癖,则是在性爱上的——只不过不是色情片里那种通常套路罢了。

    在治疗前,他们通常会聊聊天,然后厄内斯特才会吸入甜香。肯尼斯说,跟他关系最密切的女朋友,他“重要的另一半”,除了跟他之外,还跟她的狗做ài,一条大型的德国牧羊犬。

    厄内斯特当时刚开始吸甜香。听到这话,他脱下橡胶面具不假思索地问:“你在肏一个和狗做ài的女人,你就不担心吗?”他指的是医学和心理的复杂状况。

    肯尼斯没听懂言下之意,说:“我为什么要担心?狗可没法和我比。”

    一开始厄内斯特觉得他在说笑。这时他才发现,肯尼斯是认真的。厄内斯特重新戴上面具,沉浸在笑气和氧气带来的梦幻状态里。他的意识活跃得一如既往,详尽地分析着他的牙医。

    肯尼斯这样的人,完全不明白爱情是一种关乎心灵的活动。他认为愉悦才是最重要的,这就跟止痛措施是为了让人飘飘欲仙一个道理。沉溺享乐的时候必须控制肉体。

    当天晚上他们一起吃了晚餐。肯尼斯或多或少地验证了厄内斯特的分析。“做ài就比笑气更好,”肯尼斯说,“不过就像笑气一样,必须混合百分之三十的氧气。”他朝厄内斯特狡黠一笑,“厄内斯特,你是真喜欢甜香,这我看得出来。我给你吸的是最大量,百分之七十的笑气,你竟然跟没事儿人似的。”

    厄内斯特问:“这很危险吗?”

    “危险倒不会,”肯尼斯说,“除非你把面罩连续扣在脸上好几天,就算这样问题也不大。当然,纯的笑气可以在十五至三十分钟内要你的命。其实,每个月我都会在办公室组织一次小型午夜聚会,参加聚会的‘美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都是我的病人,我有他们的血检报告,都是健康人。笑气能激起他们的欲望。吸气的时候你也感觉到性快感了吧,对不对?”

    厄内斯特大笑:“刚才你一个助手走过的时候,我就想去捏捏她的屁股。”

    肯尼斯诡秘一笑:“我确信她会原谅你的。不如你明晚来办公室吧?会很有意思的。”他看到厄内斯特的脸上浮现出一丝反感来,于是说道,“笑气不是可卡因,可卡因让女人完全失去理智了,而笑气只是让她们放松而已。来吧,就把这当成一个鸡尾酒会。你用不着非得做什么。”

    厄内斯特恶毒地想,狗也来吗?然后接受了邀请。他对自己说,这只是为了小说做个研究而已。

    他一点也没觉得这个聚会有什么意思,压根儿没有参与进去。说实话,与其说笑气激起了他的性欲,倒不如说笑气让他的精神得到了“升华”,仿佛这甜香是专门用来祭祀某个仁慈神祇的圣药。来参加聚会的客人们动物似的到处xìng交,这场面瞬间就让他明白了,肯尼斯不在乎他“重要的另一半”和德国牧羊犬做ài,完全是合情合理。这样的xìng交不包含一点人类情感,简直有点无聊。肯尼斯自己没有参与,他忙着控制释放笑气呢。

    但现在,若干年后,厄内斯特知道他有自杀的办法了。这种死法就和无痛看牙一样。他不会有痛苦,不会让遗容有碍观瞻,也不会感到害怕。他会毫无遗憾地在一片飘飘欲仙之中直上云端,从此端的世界往生于彼岸的世界——说得通俗点,这种死法很快乐。

    现在的问题是,怎么在半夜潜入肯尼斯的办公室,弄明白怎么操作笑气……

    他和肯尼斯约了检查牙齿。肯尼斯在看他的X光片时,他告诉肯尼斯要在新小说里加入一名牙医角色,想知道应该如何操作释放甜香。

    肯尼斯是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