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16小说网 www.16kbook.org,最快更新创造好心情最新章节!

    最重要的是你怎么看自己

    聪明的孩子多半是早熟的孩子,如果他们一直都是第一名,忽然拿了第二名,除了沮丧之外,只会拥有挫折感。为什么家长要揠苗助长呢?他们如果有荣誉感,自然会追求他们自己要的荣誉。我认为,家长反而要温和地提醒第一名的孩子,在人生中,你不可能一直第一名,有些时候你会失败。没关系,最重要的不是别人怎么看你,而是你怎么看自己。

    我想到的是很多小时候第一名的孩子的遭遇。很多人还津津乐道他曾经在什么时候是全班第一名而现在呢?离开升学的战场,除了耽溺于往日求学时的荣光,一切并没有成长。

    我在求学过程中,看过太多第一名的学生了,在北一女校,在台大,哪一个学生不是曾经的第一名?他们战胜了所谓的升学压力了吗?形式上似乎是打赢了升学战争,但是曾经的第一名还是压得某些人透不过气来,让扭曲的本性回不来。

    我看到:如果只知道争取考试的第一名,很容易对真正世界漠不关心,出社会后难以面对自己的不适应症,也常常忽略了人际关系和群体合作的重要。书读得越好的越不会谈恋爱,因为他们想在恋爱中继续享受第一名,一旦陷入三角习题,他们争的不是感情,而是名次;不管是在友情中或爱情中,他们会不断地想证明自己在对方心中有多重要,没办法面对感情关系的失败或破裂;很多在小学。中学是第一名的,在继续升学的过程中,常常因为没有办法再取得领先地位。没办法继续光荣下去而自暴自弃;如果父母一直要求孩子争第一名,孩子幼小的心灵难免会想:“爸爸妈妈,在你们的心中,我重要,还是面子重要?”

    摆脱第一名的魔影魅惑

    我还记得念小学时,因为一个优秀的转学生使我没办法再得到第一名,当时我的感觉是“真想杀了她”那时年纪小,谁教我这么偏激的?当然是因为怕自己再也得不到第一名,怕长辈和同学的冷嘲热讽。有三分压力是别人给的,七分是自己继续幻想的魔影鬼魅。

    我是一个有过很多第一名压力的人,也看过太多第一名因为没办法在后来,在感情关系中继续拿第一而活得很不快乐,甚至以极端的方式自戕或报复。所以,当我听到这位母亲对孩子的要求,我仿佛听到许多孩子们心中“救救我吧”的呼唤。

    大学越来越好考了,但这么多年来,第一名的魅惑有增无减。不少小时候第一名的父母希望孩子继续第一名,拿不到第一名的父母更渴望孩子拿第一,证明他们是“好笋”是的,第一名会使你谈起孩子很有面子,但是,你有没有听到暗夜之中,有无形的斧头在砍戕心灵树苗的声音?

    真心诚意有效率

    从前有一个人诚心求道,翻山越岭,耗尽气力地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一个得道高僧的门口。他双手合十,下跪问高僧:“我费了千辛万苦来寻求您的教诲,请您指点我吧!”

    高僧沉默了一会儿,微笑道:“下次你来的时候,可以在山那头搭缆车,只要十分钟,就可以到我这里!”

    这虽然是个无厘头的笑话,却透露出某个我们可以反省的信息:要把事情搞得越困难。越复杂,才会越有成就感,才会觉得得到的是个好东西?

    你花很多力气做小事吗?

    “复杂化”和“文明化”常是脱不了关系的。以食物来打比方好了。世界上做法最复杂的菜肴,我想非法国菜莫属,如果你在日本吃法国菜的话,那更是复杂得不得了。

    我有这样的经验:有一次在别府温泉的一家西餐厅吃日式法国料理,菜色丰富得不得了,前后至少有十道菜,每一道菜一小堆。一小勺的,在那“一小堆”中,至少又有七八种佐料组成。每一种佐料,如鱼、蟹、虾都处理得细致到分辨不出原来的长相,必须吃很久才能判断它是什么东西。

    这一顿饭让我和任何老饕都觉得,厨师真是认真得感人肺腑,但老实说,吃起来每一道都是五味杂陈。菜上到一半,我就赶紧喊停,因为我的胃再也消受不了这么复杂的食物了。

    有个朋友自己开公司,在经济上屡屡捉襟见肘,须靠家族另外的产业才支撑下去,而员工们士气也很低落,比较能干的总是火速离职。他一直不明白原因何在,朋友们倒是看得很清楚:因为他太“难搞”了,做一个决定,常要花很长的时间——即使是为公司内部采购一个小东西,他也一定要货比无数家,找到理想品牌;刊登广告,每一个词都要细细推敲,直到尽如他意为止;员工如果太快把作业交出来,他一定打回票,叫他们再回去斟酌一下,想想看有没有“更好的方案”最后员工学聪明了,一直到过了最后通牒,急得不得了的时候,才假装很疲惫地把案子呈上给老板。为了集思广益,他会不耻下问地找朋友商量。好几次,为了帮一个商品取名,问到我头上来。我绞尽脑汁帮他想了几个不错的名字,他总是说:“再想想,有没有更好的,再想想”同一件事一连问了好几天,有时三更半夜还接到他在公司打来的电话。老实说我已经头皮发麻,想不出来,只得把电话调成静音。后来,我发现,他使用的竟是我第一次为他想到的名字。他很认真、细心,怕百密有一疏,于是不怕麻烦(也不怕别人麻烦),总花很多力气做完一件小事。这种“敬业精神”值得嘉许,但这种绕远路精神和他老是抱怨做生意赚不到钱。找不到好员工必然有关联。

    做事有方法,过程更简单

    很多痛恨自己做事没效率的人,都期待自己有效率一些,但采取的手段和思考方式却反其道而行。他们大概是受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传统影响太深,心里已有一个前提:太容易得到的就是不好的。

    是的,很多人有这个毛病。提到这点,有时我会“阴险”地耍个小伎俩。过去有不少从事文字工作的编辑常认为“吟罢一个字,捻断数根须”才叫做认真,太早交稿会让他们认为你“草率交差”因而我即使把稿子写完了,也要把它“放”到截稿日再假装自己“好不容易”把稿子写出来。这样才能听到“感激涕零”的感叹及赞叹声

    想要真正有效率,至少要先征服“慢工才能出细活”的借口,快不等于打马虎眼,也许是某人在某段时间聚精会神的结果,我们毕竟不是在做“米粒雕刻”“慢工出细活”的人以为铁许可以被时间磨成针。

    懂施懂受才有福

    有个唐代的故事,说来有点残忍:唐太宗因觉鹅肉肥美,一时兴起,要人送了一只给正在养病的开国功臣李眅(原姓徐,赐姓李)吃。李勋接到圣旨,痛哭流涕,说:

    “这是要我的命啊!”但圣旨不可违,他还是把那只鹅吃了。原来他正在长毒疮,没多久,燥热的鹅肉使他毒发丧命

    施比受更有福吗?

    这句话对每个人来说,好像已经“刻骨铭心”不管你舍不舍得施予。但我们都没有德瑞莎修女那样的心肠,很多人在辛苦付出之后,如果没有得到适当的回报,或拒绝开放心胸接受别人善意的回报,常常搞得自己不幸福,接受你辛苦施舍的人也不幸福。

    不当的施与受令人备感压力

    有个女人和大学同班同学结了婚,一起到德国攻读博士学位。在德国念书很辛苦,家里提供的经济援助(大部分是女方家中提供的)只能支持其中一个人念完学位。于是女方就大义凛然支持丈夫先念完,自己一边打工一边孕育下一代。大学时代,女方的成绩向来比男方要优秀,念大学时,他是靠着她的笔记才过关的。这下子,太太没书念了,先生念了半天,也觉得兴味索然。没两年,先生被请出校门,学业半途而废,而两个人的婚姻也出现危机。

    两人开始火爆地争吵。女方说得振振有辞:“我辛辛苦苦、省吃俭用地栽培你,你还对我大呼小叫,不知回报,忘恩负义!”

    男方虽然愧于心,心中想的却是,我也尽量在平常讨你开心,而你就是不开心,我活在这种压力下,也够辛苦了。于是辩白:“是你提议到这里来念书的,我本来又没有要来!”两人终成怨偶。因为她的“施”他“受”的压力太大。

    相同的例子也出现在一个母亲和她的独子之间,她辛辛苦苦牺牲一切享受,供他念完医学院。儿子娶了媳妇,该是回报她的时候了。可是,在这个该享福的时候,她却越来越不快乐。媳妇也有工作,为了照顾家中的孩子请了菲籍女用人。妈妈心中很不是滋味,心想:“我从前那么苦,你竟然可以捡现成的来享福!”媳妇买麦片和营养食品来孝敬母亲,虽然是便宜东西,母亲还是像松鼠一样把它储藏起来。放到过期了,媳妇拿去丢掉,母亲老大不高兴。有一次女用人把女主人新买的麦片拿来尝尝,母亲更是气得不得了,心想:我都舍不得吃!

    男主人动完手术回来,发现家中婆媳势同水火,妈妈扬言出走,太太扬言离婚,原来只是为了一包一百元的麦片,他觉得好冤枉。

    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思考“施”的含义了。只有施而不懂得“受”会给自己喜欢的人很大的压力,而如果你在“施”的时候,没有顾虑到对方当时需不需要而强迫...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