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16小说网 www.16kbook.org,最快更新三国志X最新章节!

    杨华把文姬轻轻地抱上马背,然后自己也上了马。

    这时他发现不少老百姓并没跑远,回过头来奇怪地看着他。因为在他们的眼里,文姬一直是个疯子,而马上这位耀武扬威的将军,竟如此小心地呵护一个疯子,实在奇怪当然,他们也忽然发现被抱上马的疯女竟变得漂亮起来了,难道这就是将军的目的”

    至于杨华身后的士兵,也是闪现出异样的目光。

    杨华不得不作些解释:“喂!你们别这样看着我我是她的唯一的亲人!”

    “呵呵呵呵”一阵善意的哄笑,缓和了百姓们内心的恐惧。

    杨华在来之前早己通过袁尚袁熙的情报网了解到了曹操国内的动态,知道这些人为什么逃离家园,因此趁机宣传道:“乡亲们!你们不要怕!我们不是曹军,我们是‘左家军’!你们是被官府说成左派才逃出来的吧?我们就是左派的军队,是你们自己的队伍!我们是为保护天下老百姓而打仗的!各位!跟我们去上庸吧!上庸是左派的天下,左神仙就在那里!上庸的天是明朗的天,人人都会喜欢!在那片蓝天底下,你们爱说什么就说,爱做什么就做,只要不害人,那里就是你们的乐园!”

    这批流浪百姓原本就是走投无路,并无明确目标,现在一听,竟然还有一块“属于自己的乐土”真是喜出望外。百姓们纷纷投奔了过来。同时,这批因说了“过头话”而逃出来的百姓,显然敢做敢为者居多,因此不少青壮年当场要求参军。杨华一一接纳了他们。

    杨华首先把粮食分给了饥饿的百姓们,然后等待了几天,又收容了好几批逃难者,才浩浩荡荡地返回上庸。在这古代,人口是极其重要的。有了人,才能有城市的繁荣和军队的强大。这一段时间,陆续已有十万民众涌入上庸,这与良好的接引工作是绝对分不开的。

    文姬目睹了杨华的工作。她从小就不断经历战乱和颠沛流离,现在终于发现眼前这支队伍是从未有过的、真正爱护百姓的军队。她不由得对杨华产生了深深的敬意。战乱年代是美女崇拜英雄的年代。以前,曹操在她的心目中十分高大,可如今曹操的影子暗淡了,杨华的影子鲜明了

    文姬在想,在这样的英雄治理下,在这样的军队护卫下,上庸会是一片什么样的新天地呢?随着队伍的前进,上庸一步一步地在接近。啊,终于看到上庸的城廓了!文姬一阵兴奋,可是她的疾病突然发作,开始失去神志,在这一瞬间,一个模糊的愿望便是:“有谁能告诉我上庸是什么样子”

    上庸是一个依山傍水的美丽城市,东为武当山脉,南为神农架原始森林,西为大巴山,而滔滔汉江则从城北流过。这真是一个地形险要而物产丰富的好地方!经过一年的经营,这个城市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高耸的城墙,繁华的街道和喜气洋洋的人们,都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征象。

    杨华当初在经营这个城市的时候,特别注意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均衡发展。冯菁带来的白纸制造技术成为主要的经济支柱,大量纸张向西出口汉中直到成都,向东出口襄阳江夏一带,并远销建业。至于铅笔则不像纸张那样畅销,因习惯问题,仅流行于上庸本地和汉中一带的民间孩童。

    由于军队的到来,制铁业得到了大幅度发展,周围的山里陆续发现了一些铁矿,而且还含有玄铁成份(学名叫“乌锰铁矿”)。这种铁矿特别适合于制造锋利的刀剑。不少工匠被从襄阳一带高薪高吸引过来,专门打造杨华设计的特殊兵器。同时也没有忽视农具的打造,在农业生产为主的时代,以农为本是不能忘记的。杨华和冯菁凭着记忆,与工匠反复实验,终于打造出了“双轮双铧犁”比传统的木犁强了十倍,这对即将到来的春耕极其有用。

    左慈及其一干门徒的到来,也促进了化学工业的发展。他们在冯菁的协同指导下,从最简单的制碱业和肥皂业入手,使化学工业有了萌芽,产品畅销各地。一些简单的农药也开始试产。在杨华建议下,左慈还派人在武当山顶建立了一个“测天站”专门观测天气变化,定时发布一些对农业生产有用的天气预报。这样就更加增强了民众对道教的信赖。

    上庸百业待兴,需要大量人口涌入,但同时也伴随粮食紧缺。为此,通过左慈关系,杨华与拥有大量粮食的汉中张鲁做起了官方贸易,每个月都用各种工业品交换粮食,双方互利互惠。

    杨华对张鲁为何有那么多的粮食感到兴趣,曾特地访问了张鲁的施政领地汉中。自然得到了张鲁的热情接待。杨华发现,张鲁的五斗米教与左慈一派的基本政见相同,都是主张“无为而治”和“道法自然”道家十分注重休养民力,所以张鲁治下,处处民富粮丰,仓廪充实。张鲁政权是眼下唯一幸存的政教合一的割据势力,张鲁本人就是五斗米教的教主。这实在是不可多得的研究样板。除军事稍逊之外,杨华对张鲁的内政能力十分佩服,换言之,道家思想对于指导当前国家内政是大有裨益的。

    于是,杨华从汉中回来就找左慈商议,以道家思想制定各项基本法律。汉代法律本来就比较简洁。杨华也不主张像现代那样制定无穷无尽的法律。为此,他还和冯菁有过争论,他说:“现代的法律详尽得很,而且越来越多。大学四年也只能学个皮毛,所有的书籍加起来,比这个时代所学的四书五经要多十倍,而这时代每个县城审案的人只有一个县官,他除了审案还得忙别的事,谁有那闲工夫去啃那些一辈子啃不完的书本?再说,现代法律是靠一个庞大的上层建筑在支撑,民间也有一大帮律师专干此事,凭古代的经济条件,怎么养得起这么多吃闲饭的人?因此,把现代法律概念搬到古代是完全不现实的!”

    杨华主张,法律不能太多,但要有可推导性,执简驭繁。这与道家的观点是一致的。什么叫可推导性?比如说“杀人者死”就应该推导出“杀女人也死”而不是“杀妻不必死”那样一来刘安之流就溜不掉了。

    杨华把一切法律的基本精神定为“道法自然”“以人为本”一切违背自然的事情,一般都是违法。比如人之自然为求生,杀人放火,践踏生命,则不自然;人之自然为生产劳作而自给自足,坑蒙拐骗,抢劫偷盗则不自然;人之自然为两情相悦,相亲相近,那么包办婚姻,强*奸拐卖都不自然。

    自然里面显然存在着竞争。万类相互竞争也是自然,因此法律并不禁止竞争。但我们是人就要“以人为本”如果竞争的结果是人身受损,饿死冻死,那就违法。人类之间的竞争,不是野兽之间的竞争,任何强势一方,都必须给弱势一方以最低生活出路。

    因此,杨华制定了“反不正当竞争法”以及“粮食、房产价格保护法”以使民众不因恶意竞争和恶意炒作而影响基本生活。

    另外,由于冯菁向杨华讲了徐庶关于“儒”和“侠”的观点,也引起杨华高度重视。“儒”和“侠”之所以一直存在,也是人类社会自然发生的。因此,决不能支持什么“儒以文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