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16小说网 www.16kbook.org,最快更新傲岸文集最新章节!

      圣经里有着一个极其动人的故事,同时也是脍炙人口的:上帝许诺亚伯拉罕一子。亚伯拉罕听到这个许诺之后无疑是高兴的,他怀着希望去等待这个孩子,然而许多年月过去了,上帝的承诺始终没有兑现,而这个老人却是丝毫没有改变自己等待孩子的意志以及对上帝的信仰,经过了漫长年月的等待与折磨,他得到了他的爱子,并取名叫以撒。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夙愿,这一切的等待终于结束了。然而,正是上帝,却让这个美好的结局加上了一条很不吉利的尾巴,他叫亚伯拉罕用他的儿子来献祭。这意味着,亚伯拉罕又将失去自己多年期盼的儿子。众所周知,这是上帝对亚伯拉罕的一个考验。亚伯拉罕却是不知道的,他只是一声不吭地执行这个命令。

    克尔凯郭尔在他的恐惧与战栗中表达了他对这个老人的崇敬之情:“还没有人能象亚伯拉罕这么伟大,有谁可以理解他吗?”

    这样一个始终持有信仰的人,他在并未产生要孩子的念头的时候忠诚于上帝;在年轻时候他可能会不住地感到迷茫和绝望,他仍然是忠诚于上帝;在需要支持的时候,信仰让他有着勇气;后来当他的上帝欺骗了他,他仍然是忠诚于上帝的。他的一成不变的信仰甚至让他的信仰本身失去了意义,而到最后他清楚地看到,上帝将要毁掉他所拥有的最宝贵的东西,他仍然是遵从的。

    为了不拘泥于经典,我冒昧地捏造一个类似亚伯拉罕的现实生活版本,我发现现实生活并不乏这样的人:少年d。假设有一个少年d——现在这个假设已经溶入了真实——他在等着一封信,那不管是一封怎么样的信,关于前途或者友谊,可以肯定的是他把它看得很重。信迟迟不到,据他了解,这封信已经寄了一个月,一般来说,这应该是出了一些问题。他准备去询问这是怎么回事,他准备打电话问个清楚,然而正当他打电话的时候——必须提醒的是,他是一个充满信仰的男孩——他似乎意识到他的这种等待是一种神的考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认为,每个事情都适时的解决是一种浮躁。于是他开始决定要历练自己的意志,从意识到这是上帝的一种考验开始,他打消了他关于这封信的所有动机,于是他等了两个月,令人吃惊的是,这两个月里他的意志依然如此坚定,坚信这着这是一个神的考验,而他的目的显然是模糊的,他只有一个想法,就是抛弃一切动机,这种历练让他感到一切失去了意义,甚至等待也失去了意义。他的这个关于信仰的动机已经让他变得与世隔绝。他开始连自己都认为自己是在做一件愚蠢、呆板的事情,然而他还是抱有信仰。

    我从这个故事与亚伯拉罕美丽动人的故事找到了等同性。他们对自己的历练——可以说是一种苦行,或者折磨,都是常人难以理解。因为他们心中坚固地活着一个上帝——至少是一个自己的上帝,这种信仰让他们备受苦行的折磨,然而背弃了这个信仰,他们会怎么样?如果是亚伯拉罕,他作为一个经典人物而言,从表面上看失去的是(克尔凯郭尔)对他的赞美,如果说以一种纯粹的苦行者的身份,作为永远不被人知的少年d来说,他或许不会有什么荣誉上的损失,当然也不会有什么收获,他仍然是一个普通的人。而他的信仰对于他来说,永远忠诚会让他个人感到光荣和伟大,而背弃则是可耻的。

    信仰的意义不止于此,对于绝望的人,他是很需要信仰。这个可以以另一个人,卡夫卡为例,他在他的箴言录里写道:“如果没有对某种不可摧毁的东西的持久信仰,人就无法活下去。对于人来说,无论是这种不可摧毁的东西还是这种信仰,都可能是长期隐存的。这种隐存的表现方式之一就是相信一个自己的上帝。”对于少年d来说,他如果打电话的时候并没有产生这个念头,他就很可能把这一切事情办妥,然后得到他所要的。而他突然产生了这个想法(是他的敏感和多疑让他产生了这个想法),而他畏惧的心理让他不得不服从这个强烈的信仰威胁,不然,他将会得到报应。如果只是出于这种念头,那他无疑就不会是克尔凯郭尔所赞美的对象,他只是一个胆小者。真正的信仰者是这样的:“对于上帝——一切都是可能的。信仰的斗争就在于这一点:争取可能性的疯狂斗争。因为只有可能性才能开辟出拯救之路。”“归根到底只剩下一条:对于上帝,一切都是可能的。只有这时才开辟一条信仰之路。只有当人看不到任何可能性时,人们才去信仰。上帝就意味着一切都是可能的,而一切都是可能的也就意味着上帝。只有身心受过震颤,变成精神的人才能理解一切都是可能的,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接近上帝。”

    这一种信仰(事实上是一种绝望)让他开创了存在主义。而存在主义始终坚信:一个人无论从自己可怕的、堕落的、失望的景况中,还是“主啊,我从深渊向您求告”那样向上帝呼吁,都能得到拯救和自由,因为这是一位计算人的头发,关心每一个活着的人的可爱的上帝,他会把人类的每滴痛苦的眼泪掉(旷野呼告序)。

    如他所讲的可能性,他绝望、苦行的一生带给他的可能性是成为了存在主义的鼻祖。而我现在之所以如此推崇他,把他也看作一个伟大的人,也是因为他与亚伯拉罕有着相同的气质,他们都持有信仰(克氏在恐惧与战栗提了好几次的“亚伯拉罕持有信念”)。而他们两个在追求信仰的苦行中并看不到自己最终要取得的成就,实际上,这样绝望的苦行本质上是他们并不期待任何成就,而他们只是借着苦行所蕴涵的“可能性”来实行这个苦行。而由于他们在信仰,所以他们并不会承认这个本质。而少年d也是如此。

    他们的苦行无疑是一种与俗世相悖的行为,因此常人难以理解这种行为。而重要的不是以某种行为的乖僻来决定这种行为的可行性与否,是它所存在的意义。他们的行为很可能只是一种性格使然,他们逃避,寻求新的虚无的信仰支持他们生活。最终由于他们故作神秘的行为引起了注意,从而骗取了一场虚假的赞美,我是很不愿意把这个本来动人的形象毁成世俗化甚至商业化的东西,因为我个人本身认为它是有价值的,而即便没有价值,即便这种行为是无故而感情奢侈的,它同样值得尊敬。是否需要信仰已经成为一个不可以放在群体上讨论的事情,而是极其个人的品格,因此上帝的存在与否已经开始渐渐脱离有关理性与科学的东西,而真正地成为一个人的内心。

    我们需要重新读这个故事:圣经•旧约全书的第十八章神应许给亚伯拉罕一个儿子前后,上帝作过无数次(尚且这么说)的许诺:“我已经赐给你的后裔,从埃及河直到伯拉大河之地。”“我与你立约,使你的后裔极其繁多。”“我必使你的后裔极其繁多,国度从你而立,君王从你而出”按照常理,亚伯拉罕在第一次听到这个许诺的时候是满怀兴奋之情的,于是他开始等待,而他的苦行生活也随之开始,可是他等了多少年!令人吃惊的是,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对上帝是始终如一的。而这样的等待又是多么折磨人,他一定会感到如此乏味,但克尔凯郭尔说:“悲哀的人总是同情悲哀的人,但更伟大的时具有信念,更值得关注的饿是持有信念,更值得关注的是持有信念的人”亚伯拉罕走的无疑是始终如一持有信念的道路,他是用他的精神和耐力,战胜了“命运残酷的必然性(dira necessitas)”而获得了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