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16小说网 www.16kbook.org,最快更新传说中的女巫文集最新章节!

    一、永远的老家

    我的老家,四面环水,那辗转崎岖的小河,在房前屋后从东流向西,那是来自母亲河的水。甘甜清醇的河水,一直是家乡人引以自豪的资本。因了这甜美的河水,许多美丽的姑娘,才肯嫁到四周盐碱泛着无边无际的白的小村庄。也是因了这河水的缘故,村子的周围,枣树榆树柳树才纷纷驻扎且郁郁葱葱地生长着。

    除了茂盛的树木围绕着小村,再有的就是村后河北那片十几平方公里的草地了,我们管那里叫“北大荒”

    在一片片盐碱肆意侵袭的土地上,我的父辈们,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年复一年,坚守着的除了贫穷还是贫穷。

    那时我们最最快乐的,莫过于去我们的北大荒放牧。说是去放牧,现在想来,是一种乌托邦似地向往,在我们贫穷的村子里,仅有的牲口,也不过十几头,我家和婶子堂伯堂兄四家,合养着一头母牛,喂养是一家一个月,那头老黄牛一年轮到我家也不过三个月,遇到青草茂盛的月份的概率,少的可怜。哪一个月恰好老黄牛到了我家,而这时又恰好是放养的大好季节,我就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去北大荒了。

    我到现在也搞不明白,为啥那块长着一人多高茅草的绿草萋萋的土地,很多年里都没有人耕种呢?既然没人侍弄的草可以长得茁壮,庄稼也该一样能茁壮地生长吧?可是为什么所有的村里人,宁愿耕种那些泛着盐碱的贫瘠土地,而放弃肥沃的北大荒呢?

    三五个小伙伴结伴,牵着牛,涉水过河,踏着细腻的沙土,向北大荒前进。到了北大荒,我们就松了缰绳,放任牛们自己吃草,几个人在草丛里逮蚂蚱或是寻找野葡萄。如果临村的小伙伴们,也有来放牧的,我们就会更加热闹了。我们中间总会有一个人,和他们中间的某个人是亲戚,即使我们之间谁也和谁没有血缘,我们的亲戚和他们的亲戚总会有一个关联,就是这种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密,让我们在群战之余,也会成为朋友。

    临村和我们似乎有一些区别,那就是他们喂养的除了牛,还有马或是骡子。小伙伴们大多喜欢陌生的牲畜,可是少有人和我一样胆大,敢骑在马上兜风。在临村放牧男孩的帮助下,骑上那匹枣红色的马,我从开始的胆怯到纵缰飞奔,期间只有很小的一段过渡,我便在众目睽睽之下,策马飞驰了起来。那种奔驰的感觉真好,脚下的土地变得狭小,远在天边的村庄炊烟绿树,瞬间就成了脚下,瓦蓝瓦蓝的天空,还有天际那散漫的白云,定格成一幅画,在我的胸腔里,以一种欢快且强劲的节奏跳动。

    那时我唯一的理想就是,让我在飞驰的马上,让我在我们的北大荒,在紧紧靠着老屋的地方,就这么奔跑下去。

    二、悠扬的笛声在老屋上空飘荡

    在故乡的狭小空间里,我们和我小伙伴们,一起快乐地长大。饿了吃的是高梁面窝窝头,渴了喝的是甘甜的黄河水,脏了就去村边的河里洗澡,累了就躺在树林子睡觉。随手掰下的高梁杆是战刀,泥巴雕刻雕刻是手枪,竹竿上栓根铁丝罩上破旧的蚊帐布是逮知了的网,腿盘着腿就是一台戏,手挽着手就是童年的时光。

    老屋和我同龄,那八间红瓦白墙的北屋前面,有母亲和姐姐从十几里之外,用肩膀挑用独轮车推回来的红土地上,栽种着三棵梨树,两棵苹果树,两棵果末树(那种长着杏般大小的果树,至今我不知道它的学名),一棵花椒树,还有不记得数目的槐树榆树,把我家装点的,以如一个小小的花园。春天到来的时候,白色的花粉色的花绿色的花,一串串挂满我家的小院,风一吹,满园飘香。

    夏秋之时,吃过晚饭,母亲早早地在清扫的干干净净的树下,摆满马柞或是板凳,桌上沏好香茶,奶奶躺在躺椅上,二哥背靠在奶奶腿畔,我一般都会和母亲挤在一张圆圆的蒲团上,半倚半躺。陆续赶来的乡邻们,散坐在院子里,摆龙门。躺在母亲腿上,遥望着天际的月亮或是星星,那月里嫦娥的故事,似乎不和我以后读到的一样,在故乡的版本里,嫦娥的爱情似乎从来也没存在过,善良的嫦娥仅仅是一个受恶婆婆刁钻小姑恶气的小媳妇。经常会有长者告诉我们:不信仔细看看,月亮上的那棵大树,就是嫦娥上吊的地方?

    这个故事,让我好多年里,都能在抬头望着月亮的时候,看见那棵树下,真的有一个半悬在树下的身影。这凄婉恐怖的故事并没有阻止住树下赏月,反而让很多女孩子勤奋地学习女红,省得将来某一天自己嫁做他人妇时,被婆婆小姑欺负。

    大人们的故事总是琐碎坈长。常常是听着听着,我或是别家的小孩便进入了梦想。大人们是什么时候散去的,我终没有看到过,反正每次醒来,我都已经睡在自家的炕头上了。

    后来的某一天,二哥忽然学会了吹笛子。那根黄釉釉的笛子上,二哥贴上葱膜,悠扬的声音,就从二哥的笛子里,散漫开来。笛子一响,小院里就渐渐地走进来很多美丽的姑娘,那些姑娘们围在我的身边,这个掏出几颗还没熟的枣,那个给我拧一个柳哨,忽然之间,我成了一个受欢迎的丫头。只是我从来也没有去尝试着,跟着二哥学习吹笛子。

    时至今日,我还为自己没能学会一件乐器,深深地遗憾着。如果我也能吹响那根竹笛,我就可以站在我家的果树下或是故乡的小河边,吹奏起动人的音乐,那些个听了我的音乐的人中间,一定会有隔壁班那个黑眼睛的男孩,即使他不来倾听,所有的憧憬和痴迷化成的音乐,也会借着别人的嘴传到他的灯下。假使我不能学会吹笛子,那能拉响墙上那把二胡也好啊,在得知另一个姑娘和他有了婚约的时候,一个人,坐在月亮下,遥望着他居住的地方,让如啼如诉的悲伤,能在故乡的上空盘旋,我所有的素愿,能在音乐声里徜徉,也不至于在十七岁的那个冬天,踩着厚厚的积雪,背井离乡。

    那时,我只是一个孩子,一个笨笨的小丫头,我的巫术还没有以一种破竹之势生长。在我的哥哥姐姐们努力地在老屋的果树下,用他们与生俱来的音乐感觉,学习乐器的时候,我除了满院子里追逐玩耍,就是躺在母亲怀里,沉静地酣睡。

    二哥终于用他的竹笛吹响了他的爱情。那个美丽的姑娘第一次到我家来,就俘虏了二哥的心。在此后近两年的时间里,二哥每日里,都在为那个女孩一个人吹奏。造化弄人,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夺去了姑娘的生命,二哥的爱情之花也夭折在秋天。整夜整夜地吹着竹笛,过完了一个寒冷漫长的冬天之后,二哥遇到了那个后来成为我嫂子的人。那把曾经天天吹响的竹笛,二哥不知放在了哪里,直到我远行,也没能在看一眼那根竹笛。

    那一年,我十七岁。

    十七年不长也不短。十七年也可以让那凶猛的盐碱,从盖着一米深的红土下冒出来;十七年可以让曾经结满果子的树木枯萎,把我家曾经美丽的花园变成荒芜;十七年可以让一个小姑娘长大,同时让她有勇气学会放弃老家,远走他乡。

    那个在月光下吹着竹笛的二哥,那片在我童年和我一起生长的果园,那轮照着我故乡的月亮,一起被我装入了行囊。

    三、驱逐自己或是追寻理想

    就和季节到来时,百花注定会绽放;就像雨季到来时,斜的风狂的雨注定会肆虐;就如同惊蛰一到,春雷注定会炸响;陪我长大的那轮圆月,注定会在我生命的某一个时刻,悄然和我道别。再多的泪水和留恋也不能阻止,我渐行渐远的脚步。

    忘记了是在哪一个夜晚开始,我不再躺在母亲怀里,望着自家的月亮入眠;忘记了是在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手牵手一起长大的十几个女孩,开始自由聚合;忘记了为什么我和三妮小美娥儿,选择了村后面的河堤作为我们畅谈的地方。

    不论风雨,不论秋冬,我们四个女孩,每晚都会顺着三妮家的西墙,穿过红荆树丛里那条弯弯的小路,来到那条十几米宽的小河旁。如果地上恰巧有雪,河里结了厚厚的冰,我们会雀跃着在黑夜里,相互扔着雪球或是在光滑的冰面上滑行;如果天空恰好飘着细雨,河水里泛着一个一个铃铛,我们会顺手捡起瓦片或是土坷垃,在河上打起一串串水漂;如果恰好一轮弯月或是圆月爬上枝头,我们会两个人两个人地牵着手,在仅仅容的下两个肩膀的小路上,从村东头走到村西头,然后再转回头,继续行走;如果恰好是炎热的夏天,我们照旧把衣服挂在柳树上,一起跳到凉凉的河水里,扎猛子或是学狗刨。

    日子在我们的身边悄悄地蔓延。三妮和小美的辍学也不能阻挡我们四个人形影不离。我们挤在一张单人床上,卷曲着身子,横着睡觉;我们黑夜里跑到清明的秋千下,捂着嘴巴压抑着笑声,一个接着一个地在秋千上荡漾;我们爬到三妮家的土炕上,脸对着脸,眼瞅着眼,拿着绣花针做鞋垫做鞋帮;我们追着赶着娥儿呀呀学语的小外甥,让他喊我们姨或是老娘,我们一人一捆500根的帘柴(打竹帘的一种细细的芦苇),拿着锋利的刀子,在一声预备开始的呐喊声中,挥刀如飞;我们什么活儿也不做的时候,就一起跟着收音机歌唱

    如果没有那个下午的心血来潮,如果不曾拾起哥哥遗弃在炕头的那本书,如果不去打开它,我现在会是老屋前或是老屋后,某一个村庄里那个驱赶着牛车或是开着12拖拉机的村妇,我会整日地劳作在父辈们耕耘了一辈子的盐碱地上,我会每日里挥汗如雨,收获着自己简单的快乐和幸福。世上总是会有些偶然发生,那个下午我,随意地翻开了一本书,也就翻开了我和我的伙伴们不一样的人生。

    一个迥然不同的世界,在我眼前打开;一些思想或是一些意识,让我开始审视生存的空间。正是因为一本书的缘故,我懂得了什么叫烦恼;正是因为一本书的缘故,我的世界一种折断的横面“喀嚓”和我的故乡我的伙伴们分离在秋天。

    我再也不能回到翻开那本书之前的日子里了。

    所以,在得知隔壁班那个长着幽深黑眼睛的男孩,已经和别的女孩有了婚约;所以,在那些男孩们把情书写的,一塌糊涂却百写不厌,一而再再而三地让那些纸片飞进我的视线;所以,在三妮的姐姐小莲,穿着一身雪白的衣服跳进黄河;所以,我在自己的河堤上,除了忧伤还是忧伤的时刻,我想:远方也许才是我圆梦的地方。

    临走的前夜,走在我们四个人的河边,我们手握着手,相互承诺:十年以后,我们将要领着我们自己的爱人孩子,一起回到我们走过的河岸。

    我是踏着晨露离开老家的,站在马路上,遥望着那块我生长了十七年的地方,遥望着我的家园,遥望着悠然闲适的小河和树林,没有悲壮的感觉滋生,那一瞬间,我只觉得豪情万丈。

    前方有梦。

    背着我的书,背着我的梦,我大步往外走。

    四、走在他乡的街头仰望别人的太阳

    只有行在别处,才知道:原来关于井底之蛙的传说,根本就不是假的。

    在短短的十七年里,我学会的那些生存的技能,包括吃饭河水甚至是呼吸,在柏油路错纵交横高楼大厦林立的街头,变得一无是处。

    曾经我引以自豪的骑马驾车,曾经轻车熟路的驱牛耕犁,曾经我被女伴们称赞的飞针走线,曾经让同学们侧目的一面骑车一面读书的绝技,曾经笑不露齿喝水不出声音的贤淑在他人的街头,根本不能让我找到生存的空间。

    万幸的是,故乡教会了我一件至关紧要的本能:劳动。

    扛着200斤重的布包,虽然一路趔趄,但是我毕竟是一步一步,穿行在火车匣子与火车匣子中间。我的辛苦换回的是丰衣足食的生活,我积攒着自己的收入和喜怒哀乐。格格不入的习惯,让我经常遭受别人善意的取笑,譬如我浓浓的乡音,譬如我背转身吃饭喝水的动作,譬如我干起活来牛一样的冲劲,譬如我看起书来任谁叫也不回答的入定,都不能和那些日渐熟悉但是却陌生着的人们,水乳交融。

    月上枝头,我只有一个人站在窗前,望着近处绿树或是远处大山的剪影,思念那些曾经属于我的快乐,还有那些亲昵的笑声。这时,我真的渴望自己,有一件乐器,或是竹笛或是二胡,就是一把老式的脚踏风琴也好,除了音乐还有什么可以,陪我度过这些漫长的黑夜。或许,这就是那种叫做寂寞的东西吧,在我青春年少的时刻,陪着我行走在他乡。没人与我对话的时候,我只好凭着自己丰富地想象,和远在故乡的亲人对话,和我的伙伴们嬉戏。

    原以为离开会我让遗忘故乡。

    可是站在他乡小楼的窗口,我看得越来越清晰的,反而是四面环水的土屋,炊烟袅袅的黄昏,柴门轻掩犬声四起的黑夜,和养育了我的家乡。

    他乡终究是他乡。

    想要在混凝土上扎下根,除了让自己迅速地掌握技能和属于小城的知识,我没有选择的权利。

    喝着白开水,吃着清水煮土豆,听着雨打梧桐叶,趴在两个茶叶箱垒沏书桌上,嗅着淡淡的茶香,夜夜啃枯燥的书。

    后来听颇成名的大师讲课,大师说人在求知的时候,应该怀着一颗空杯的心理。大师讲到这里,我会心地微笑了。虽然我没有大师那样高深的道行,但是生存在别处,自己空无一物的脑袋或是心胸,不张开来接纳,还能怎么样?

    选择黑夜,我武装贫乏的心灵;选择白天,我填充扁扁的口袋;选择书本,给我一双飞翔的翅膀;选择生活,给我一颗敏锐的眼睛。

    只有,也只有,借着故乡的微光,我把自己在外的些许快乐放大,我把那种叫做浪漫的优雅,以故乡的名义宣泄。行走在他乡的街头,照着别处的太阳,我知道,那在远方的地方,才是我的故乡。

    五、行走者的快乐或是忧伤

    日子在舒缓地流淌着,以如我日渐敏感且细腻孤寂的灵魂。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