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16小说网 www.16kbook.org,最快更新苍山如海文集最新章节!

      我对乞丐最初的印象是在我的童年。那时侯,我最大的恐惧之一就是饥饿。在那个年代里,我最需要的是粮食和衣服。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记住了乞丐。那个背着满是补丁的袋子,挨村挨户乞讨的中年男子,把一个乞丐的形象----破烂的衣服、肮脏的面庞、无助的表情、迷茫的眼神,永远的刻在了我的记忆中。我觉得,那时候的乞丐与农人只不过是一个人群的两种不同的谋生方式和身份,这两种谋生方式之间差别的那个物质基础是如此的小,只要一有外力的击打就可能换位,犹如一枚旋转的硬币,指头轻轻一击,他坠落的可能就是硬币的另一面。

    那时的乞丐乞讨的是粮食和一口糊口的稀饭,因为那时大家都没有钱。在我的印象中母亲从来没有拒绝过那些上门乞讨的人们,虽然她施与的只是一口饭菜和半瓢粮食,但是,她同时给予乞者的还有同情、尊严和平等。

    后来乞丐的形象在我的记忆中有了很多的新形象,有以残疾之身博得人同情的乞讨的残疾人,有用老迈之躯换取我同情的老弱乞丐,有用贫寒的家境来感动你的学生乞丐,也有被人操纵的流浪乞儿。在这些形形色色的乞讨人群里,有真的没有生活能力的弱者、有需要救助的受难者、有被犯罪分子压榨的不能自主者,当然也不乏有职业乞丐,甚至是骗子。在这些乞丐中,我觉得那些沿街卖艺行乞的人们,严格的讲,不能算作乞丐,因为他们付出了劳动,也许这种劳动没有意义,但是他们毕竟付出了劳动。

    面对形色各异的乞丐,你可能有不同的判断。但是,你不得不承认,乞丐是生活于我们这个社会最底层的一群人,是“弱势群体”中最“弱”的人群之一。据我的一位朋友讲,他所在的那个县每年冻饿病死的乞丐要有10多人。

    我的孩子一直有着深深的同情心,每次和我在街上遇到乞讨的人,总是要向我要施与的钱。我一直表扬他是一个有同情心的孩子,我鼓励他。是因为孩子在施与的同时,收获的是心灵的宁静与安详。一次孩子和我说,他不会再施与街上的乞丐了。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一个同学说,他的父母告诉他,那些街头乞丐大都是骗子,小孩子是无法辨别真乞丐,还是假乞丐的。

    我当时告诉孩子:即使成年人也无法准确判断一个乞丐是不是真的需要帮助的乞丐。当我们面对伸向我们的那只满是沧桑的手,我们怎么能忍心让他空着收回去呢?在我们无法判断对方是否骗子的时候,我们需要“宁可错给,不愿错过”的柔情和心境。因为,我们很可能拒绝的是一只真的需要帮助的手。即使我们被骗了,我们毕竟比他们生活的要好、要有尊严不是?从此我的孩子依然坚持着施与,但是再不与人提起。

    有人说,我们无法漠视职业乞丐这一群体的存在,因为他们就在我们的身边,据说他们已经成了“城市毒瘤”泛滥成灾,需要通过立法----禁乞令来解决这一问题。我觉得,乞丐即使作为一种职业,那也是一种生存方式,虽然这个群体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是显而易见,譬如说,治安、市容、社会秩序乃至城市环境,但乞丐是城市的附属品,它随着城市的繁华而膨胀,随着城市的萎缩而消减。乞丐们靠着捡、要等手段,让自己留存在繁华的城市里,宁愿过一种最简单、最没有尊严的生活。既然他们已经放弃了尊严,我就应该宽容的给他们生存的空间。

    乞丐的生活肯定是不正常的,虽然我们可能永远也无法真正走进他们的生活。但是,乞丐的生活也不是完全脱离了正常生活的,确切的说,他们是在正常与不正常的生活之间游走,他们有着扭曲、无奈的身影。

    “职业乞丐”并非救助管理办法规定的救助对象,同时他们也不愿接受国家的救助。因为他们需要的不是返回故土,他们要的只是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