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16小说网 www.16kbook.org,最快更新淡淡秋意文集最新章节!

    来长沙的几天,天空下着蒙蒙小雨,还有点淡雾。这样的天气,到是有点像江南的秋天。

    或许是习惯了江南的雨,此刻,心情不是惆怅,倒有一种莫明的愉悦感。

    小雨的滋润,感觉让这个城市的一切都变得更加自然、清新。

    淡雾渐渐散去。远望,湘江边,岳簏山“碧嶂屏开,秀如琢珠”

    随着乘坐的车辆离岳簏山越来越近,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伴随着蒙蒙小雨也扑面而来。

    作为一个性情中的人,能牵引思绪的,一定是我所钟情或感动的。而此刻占据我心头的却是“敬仰”这二个字。

    岳簏山,就是我“敬仰”已久之地。

    人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而岳簏山之名却不在于“仙”而在其“文化”或许,岳簏山也不缺“仙”气,然后,更让我惊心的不能不说是其精神光芒和文化度向。

    岳簏山,从汉魏到隋唐,一直是儒、佛、道诸家读书、修身、传教以及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随行的朋友介绍说,岳簏山上,有大禹治水分天下九州的“禹碑”有云雾缭绕的云麓宫,有“汉唐最初名胜,湘湖第一道场”有陈天华、黄兴、蔡锷的忠义之墓而安坐在山岙里的,有“千年学府”之称的岳簏书院,更是一块令湖南人骄傲的金底文化招牌。

    的确,岳簏山是一座历史文化丰盈的山。她具有的一种无可比拟的文化高度,远远超越了山的本身。

    今天,我终于有机会亲临久仰的这个历史文化圣地,一瞬间还真有几分圆梦的激动。

    岳簏山与湖南大学是融为一体的,进了岳麓山也就来到了湖南大学。

    但见冬日的岳麓山,满目依然是青翠欲滴,湖大则嵌在其中,将山、水、洲、城的美丽一并揽入怀中。难怪环球人文地理中国最美高校杂志称其为“最诗情画意的高校”了。倾刻,被湖大近市不喧,风景如画的环境所陶醉。

    真是羡慕湖大的学子,能在这么优雅、美丽、静谧、诗意的校园里求知,实乃幸也。想到当初孩子上大学为啥不报考湖大,真憾矣。

    细雨依然淅沥。我撑一把雨伞,怀着虔诚敬仰之心,踏上了位于岳麓山麓之千年学府的石阶、古道。一片典雅、幽深的古建筑群映入眼帘,知道这便是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冠。它历经千载,瀚墨流香,弦歌不绝,办学不已,故有“千年学府”的美称。

    看介绍,方知书院由教学区、藏书区、祭祀区、园林区四个部分组成,前门、赫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依次居中轴线而建。文庙、专祠及半学斋分建中轴线的北侧;教学斋、白泉轩、园林、碑廊等分建于中轴线的南侧。整个院内,大小院落,交叉有序;亭台楼阁,古朴典雅;佳花名木,姿态各异;碑额诗联,比比皆是。据说这是古代书院比较典型的格局,兼具书院和园林、祭祀三大功能。

    岳麓书院的八景,系清人所辟。虽然并不算华丽,也没有太多的人工雕饰,但却渗透了独特的文化涵义和人文精神。了解它的来龙去脉,再观其景色,思其意趣,则自有它的妙处。

    鸟瞰书院全貌及周围景色,细雨中的书院显得静谧而端肃,其境的确非凡。

    转御书楼,探文庙,拜孔子,观六君子堂。那一砖一瓦,一亭一台,一碑一石,一匾一堂,每个细节无不刻写着历史的风尘。

    置身书院,行走在古道上,徘徊在讲堂、斋舍、祭祠和轩栏之间,倾刻仿佛穿越了时间的隧道,历史的尘沙也被渐渐抹去,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浮现,那是周式、张栻、朱熹、胡寅、胡宏、王阳明、王夫之、罗典、曾国藩他们是书院历时一千多年岁月传奇的直接见证者。

    面对一个个伟长的身影,而此刻我最想见的则是南宋时期的张栻与朱熹。或许这其中多少有点受余秋雨之千年庭院中部分文字的影响,但其实也不尽然。

    如果说宋真宗的御笔题名,为书院确定了政治领域的地位的话,那么朱熹,张栻等人的到来,则使书院成为了思想文化领域的盛堂。

    1167年秋,在岳麓书院主事的张栻邀请理学大师朱熹前来讲学。朱熹一来,即陶然于此。张栻与朱熹主持讲学期间,是岳麓书院全盛时期。元朝理学家吴澄曰“自此之后,岳麓之为岳麓,非前这岳麓矣,地以人为重也”又有民谣说“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并誊书院为“潇湘洙泗”把岳麓书院所在的潇水、湘水与孔子讲学的洙水、泗水并论,这是对岳麓书院的推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