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16小说网 www.16kbook.org,最快更新淡若云白文集最新章节!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乡愁席慕蓉

    雨季

    家乡这条河水一到雨季就要放肆一回。白茫茫的大水和绿绿的草原连成一片。根本分不清河道还是草原,漫天都是水色。牛儿被隔到河对岸望着大水哞哞直叫,不敢回来。找牛的女人,男人,孩子,不会游泳,隔着水气弥漫的河,着急的喊着那边牛儿。河两岸的人和牛忙乱无招。

    半夜,村里安排人打更防汛。嘱咐各家的男人不要睡的太实,别让大水冲进被窝里,把人和被窝都卷走的时候还在打呼噜。到是小孩儿们跑前跑后又蹦又跳。象是过年,一直闹到后半夜也不肯回家睡觉。还是被大人拽着耳朵拎回家,按到凉爽的土炕上,才肯静下来。听着哗哗的水声,就在耳朵根子旁边低吼,反而老老实实的睡着了。

    第二天,还没醒来,房头的麻雀又开始呱噪起来。起来穿上衣服推开门,自家的牛儿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回来了。站在门外,不声不响的低头啃杖子边的绿草呢。听不见水声,来到河边,水却消了,回到槽里,安稳的往常一样静静的流着,村口的木头桥也露出身子,干干净净的连着两端的沙石路,居住在桥底的燕子,时不时的留连,飞旋,鸣叫着三五成群,进进出出。在水面捕捉昆虫,养育后代。

    要不是看路上还有水冲过的湿痕,和还没完全直起腰的草,谁会想到,昨天夜里,这里的水有多吓人。大人们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又去干活了。剩下那些孩子在河边玩。头一天晚上水大时,没敢来河边的孩子,现在也悄悄的凑到了桥边,一起抓大水过后留在泥洼里的泥鳅和拉拉古。有几个调皮的孩子在这里跟着大人们身后忙乱着,夸张的对胆小的孩子们描述他们昨天见到的水是多么的可怕。那些胆小的孩子们崇拜的看这几个不要命的偶像在那里手舞足蹈。

    一旁的河水安稳的躺再河槽里,哗哗的流着,笑呵呵的应和着孩子们天真的笑声,天特别蓝。

    最稀罕的是两条腿儿的人

    我的家,是这个草原的老住户。早在一百年前,老祖爷爷年轻在闯关外的时候,发现这是块宝地,有山有水,地土肥沃,人烟稀少,战乱又少,就回山东老家不远万里把全家都迁到这里。作为那时的移民,在这片草原上,能见到的土著也就是几十户沙俄后裔。他们热情奔放,对人友好,老祖爷爷一家来后就和他们一起在草原上牧羊牛放马,一起捕鱼打猎。

    每逢春天河水开化,大雁成群结队的来了,野鸭在草原上到处落蛋,泡子里的鲫鱼瓜子挤的直往岸上蹦,狍子见人不知道害怕,不知道跑,这一带说人憨的俚语“傻狍子”是不是这个由来呢。还听老人们讲,现在只有在界河才能见到的大马哈鱼,宾馆饭店都难见到的哲逻鱼、细鳞鱼,那时在我们屯子边的这条不到二十米宽的得耳布尔河里随处都可以见。

    那时,人们最稀罕的是两条腿的腿的人。这里没有旅店,也没有饭店,再远的异乡人来到这里,不论走到谁家,都可以放心住下。冬天,零下四五十度的大雪地,一米多厚的雪,交通阻塞几十上百里地都不一定见到个人影,这里的人们,看到个人,不管认不认识,见没见过面,第一句就是问人家吃没吃饭,冷不冷,饿不饿,然后热情的把人拽回家,给烧热炕头,给做好吃的,大碗盛饭,大碗喝酒,全家人围前围后嘘寒问暖,热热乎乎,就是害怕人家会冻死或饿死在外面。

    后来我们的家族人丁兴旺,有了爷爷,有了爸爸,有了哥哥和我。冷还是照样冷。这些故事都只能坐在木头垛里旺旺的炉子边上听父辈们讲了。

    木头垛儿

    爸爸花了三年的时间盖起的松木垛儿,是我们的新家。这种建筑是跟俄罗斯族学的。他们把这个叫做木刻楞。屋子里外都是木头结构的,看上去到象是小孩子搭的积木。把用上好的原木剥干净树皮,一层层罗起来,墙壁接口处,在木头上做好咬槽,让木头们上下自然的咬合在一起结实的垒起来,木头中间的木缝用一种当地叫做“毛耗”的地衣晾干后塞严。在这个长方体状的建筑上在加上房盖(用一种特制的刀将松木原木破成的木板做的房盖),就是地道的木刻楞了,比起蒙古包,它是草原上的宫殿。这里有很多人家都是住这种房子。

    木刻楞的屋子里,都有炉子,火墙子。炉子是用来生火做饭的,火墙是用来排烟取暖的。炉子旁边立着火钩子,小煤铲。火钩子可以钩炉圈,小煤铲可以扒灰。火墙是个伟大的发明。一则可以使炉子里一些不充分燃烧物充分燃烧,利用他们的余温还可以足足给屋子取暖,帮人们抵御严寒,另一方面还可以环保,让灰烬彻底燃烧。这些知识都是人们适应北方严冬恶劣的生存环境中总结出来的。

    时下,已经不提倡用耗用大量的木材盖这种木刻楞,但是,作为一种文化风俗,保留下来给人看也是极其养眼的。村里木刻楞越来越少了,越来越多的红砖绿瓦钢筋水泥代替了他们,只有很少一部分和父亲一样的人保持着祖上的原汁原味的认知习惯和生活习惯。他们固执的坚持着,努力的保持着这些就要消失在人们视线之外的文明。用他们的坚持提醒人们不要遗忘这些他们曾经的伙伴。

    院子园子井

    家里的院子很小,除了屋后那一丁点儿园子外,房前有一个不大的小院子,中间留了一条走路的砖道。两边堆满了烧火的破木头,爸爸做活剩下的旧铁头。留下不多的空地,是两个人争夺的地盘,各人心里各有各的盘算,妈妈准备在上面用木头加两个猪圈,养几窝老母猪。爸爸算计着在哪里放他的鱼网。往往是妈妈下手快,先埋下木桩子,把地方占下了,父亲回家一看,地方被占了,冲着正干活的妈妈就嚷嚷,嫌妈妈占了他的地方,妈妈先是回他几嘴,然后就不理他了。

    这里吃水一直是老大难问题。都要去河里用水桶挑回家,很不方便。为了用水方便,妈妈亲手在房后挖了一眼井。这眼井前前后后二十几年里,挖了三次才出水。这井啊,是不是也和人一样讲缘分。水的问题解决了。园...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