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16小说网 www.16kbook.org,最快更新淡若云白文集最新章节!

    迷醉草原 

    七月,呼伦贝尔光莹圆润,湿漉漉的草原蒸腾的绿意和蜿蜒闪亮的河水一起氤氲着云脚低垂的天空,低回的雄鹰俯瞰,山花烂漫,洁白的蒙古包星星点点,远处毛色冼亮牛儿羊儿悠闲静卧的,低头吃草的,嬉戏跳跃的;头戴草帽的牧人坐在草地上,手里的鞭子一旁慵懒的垂着。那不可触摸的美在心头荡漾,我的眼,我的心蛰伏在它柔软温柔的唇下,陶醉于它的轻吻。

    犹忆少年时,推着二八的永久牌自行车去山里采山野菜。沿着路向西北方向是一个叫泉山子的生产队,走出四到五里路,尽是零散的牛羊,遍地被牛羊啃低的绿草。蚂蚱蝈蝈们振翅的响声在草原上起此彼伏连成一片。嗡嗡乱飞的蚊子,小咬,围着人前前后后的转着找机会下嘴喝人腥咸的血液。

    烈日当空,整个草原越发燥热。拐过一弯,在一道山坡停住。人呆住了。蚊虫不见了踪影,虫鸣也消失了,路边密密匝匝满是红的,黄的、粉的、白的、兰的花开着。大群大群翩翩起舞的蝴蝶夹杂着浓郁而弥漫的花香扑面而来。蝴蝶落在车上,路上,草地上,还往直往人的脸上撞。黄色,黑色、粉色、白色,亮晶晶毛茸茸的的蝴蝶那么好看,这一切胀满了你的感官,并让让它们不知所措。配上一股清幽的山泉,叮咚作响,这里又是一处蝴蝶泉。

    “蝶儿舞乱了光景,碎碎洒落在荫下,枕着湍湍的河波,荡着风中馥郁的幽香,秋千上,我眠了。痴痴的心着了迷。蝶附在耳畔轻语着情话。梦波上浮起娇羞的白莲,绽放,吐出了嫩蕊,蜜意绵绵。巧巧的蝶儿弄醒弦音,弦动,花絮纤纤,翩翩舞起了霓裳,倏倏亭亭,如影相随。倦舞南风,栖落在油油的碧草尖,露凝着相思,打湿蝶儿的花衣裳。”——蝶舞

    少年的梦极容易醒。人们还是把它珍藏在心里,日子久了,梦也会象只鹰隼一样从心里蒸腾出去,迷失在远方的草原上空,盘旋,低回。草原是家,这个滋生梦境的地方,带给人的究竟是幻景还是真实,时常锥我的心,刺我的骨。

    2005年7月2日上午的7点,我坐上开往草原的客车,离开城市,直奔阔别20载,仲夏的草原。当我第一眼看到草原的时候,我敢确定,这不是虚境,是真切实在的。我是真的把她放在心上了。真的,这回不会让她消弭在异乡的路上。路比直的向前延伸,那些明晃晃的叶光,从车窗穿进来,穿透了某些莫名的希望,翻过山去,向北是家乡,我信这次我是真的回来了。

    木刻楞 

    一年没回来,家里迁了新居。

    爸爸妈妈花了三年的时间盖起的松木垛儿。这种建筑是跟俄罗斯后裔学的。他们把这个叫做木刻楞。屋子里外都是木头结构的,看上去到象是小孩子搭的积木。把用上好的原木剥干净树皮,一层层罗起来,墙壁接口处,在木头上做好咬槽,让木头们上下自然的咬合在一起结实的垒起来,在这个长方体状的建筑上在加上房盖(用一种特制的刀将松木原木破成的木板做的房盖),就是地道的木刻楞了,比起蒙古包,它是草原上的宫殿。这里有很多人家都是住这种房子。

    时下,已经不提倡用耗用大量的木材盖这种木刻楞,但是,作为一种文化风俗,保留下来给人看也是极其养眼的。

    木刻楞的屋子里,都有炉子,火墙子。炉子是用来生火做饭的,火墙是用来排烟取暖的。炉子旁边立着火钩子,小煤铲。火钩子可以钩炉圈,小煤铲可以扒灰。火墙是个伟大的发明。一则可以使炉子里一些不充分燃烧物充分燃烧,利用他们的余温还可以足足给屋子取暖,帮人们抵御严寒,另一方面还可以环保,让灰烬彻底燃烧。这些知识都是人们适应北方严冬恶劣的生存环境中总结出来的。

    从人类走出山洞,发展到现在的木刻楞,不知道过了多少年的历史。木刻楞越来越少了,逐渐被红砖绿瓦的平房或钢筋水泥的这楼房代替,只有很少一部分和父亲一样的人保持着古老的原汁原味的认知习惯和生活习惯。他们固执的坚持着,努力的保持着这些就要消失在人们视线之外的文明。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教育后代子女们,构成文明的延续与推进。

    人为生存去适应环境,改变自己,保护自己,同时又创造了自己的历史。在后工业时代钢筋水泥的城市里,象木刻楞一类的这些原始的文明,是以标本的形式走进都市的。它们的原形与实用性也随着达尔文的优胜劣汰的进化论自然的被送进博物馆。人类的脆弱灵魂,是不是更需要钢筋水泥这些坚固的外壳作为保护支撑。

    得耳布尔河雨季 

    家里这条河水一到雨季就要放肆一回。白茫茫的大水和绿绿的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