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16小说网 www.16kbook.org,最快更新最后一名女知青最新章节!

    62

    事实上,感到最终有能力自负于这个城市,时间已经迟到至一九九七年秋末。整个儿的秋天,天空都写着不计其数的深绿,日日夜夜地营造着一种湖光。梅在这蓝滢滢里走着,预料不到地,已经迈出了她四十几岁的人生脚步,但是,心里是终于有了难得的行至驿站的激动。作为省会郑州的最后一名返城知青。自九二年仲秋推算,于今也已越过五个年头,细想起来,那漫长的自强旅程,不见一丝成功的喜悦,反倒觉得有对岁月的后怕,便格外渴求有一次人生的歇息,也好使命运显灵一次它素有的公平。

    亚细亚大街上的繁华,经历了十余年的苦斗,澎湃得如汹涌出澡盆的皂沫,一堆堆地在街面漫溢。当初有干无枝的法国桐树,今天也繁茂出它的盛相,参天相连,把日光挡到别处。这一年是英国将香港向中国移交的日子。亚细亚大街很从香港学了一些东西,猪奶子似的小彩灯,葡萄一样从豪华的店铺门面上延伸过来,随意却是人为地搭在桐树上。在人行道上漫步,仿佛是走在葡萄架下,或是农家的豆棚下。不过都是假的,毕竟没有梅在乡下时的自然气息。亚细亚大街上,更没有乡土社会浓烈的淳厚民风。二十年来,国家更在东西方接触边缘上生发的诸多特殊现象。于亚细亚大街,是十二分的社会化了。谁也没有料到,景况竟是一日不见,三秋之戏,必得刮目相看。今天这儿林立的高楼,毗连的商店,特别是畸形成长起来的饮食业、美容业、服装业,都是前发在当初荒凉的小街之上:倒闭工厂的废墟之上。几年前,路边的电线杆上,至多贴一张专治阳痿、淋病的油印广告,今天私设的性病诊所,也堂而皇之地立在饭店和商场的中间,血红的门额字号,容貌庄严大方,仪表堂堂。去年还是独一无二的一家杨记性病专科医院,打着祖传秘方的黑幌,使用着普通医院大众化的流行治方,在为很多男人女人服务。今年,此类行业就春笋般猛增到十余家。舞厅、旅店也是应运而生,或同饮食业合二为一,或独立着神秘的经营。这些做了老板、经理,又时常被现代文明尊称先生的人,大都是用钱买了本市户籍的外地人,他们兢兢业业,又最善于投机钻营,挖空心思地掏着别人的腰包,成功了自己的事业,建立了被政府认可的这条省会最负盛名的消费大街。梅走在这街面以东的人行横道上,脚步轻捷而含韵味。她去赴约。恋人在城郊等她。从澳大利亚进口的纯毛秋裙,在脚面上拂动出一首首流行的小诗。十几年前因一部新潮电影一炮走红的著名导演,在九六年底又推出他电影力作大家都活着。今年,大家都活着将进军奥斯卡世界大奖的号角吹得嘹亮刺耳,一个国家的人都为此荣满怀希望,浮躁得心神不宁。这时候,市里各影院正公映此片,长时间衰退的影院业,忽然间起死回生,有望不尽的曙光,红彤彤地照耀曾为艺术担忧过的人们。整个城市,都在响着这部电影的插曲:爸爸我都还活在世界上。连三岁的孩童,都会唱你我都还活在世界上,只可惜上帝让我们天各一方。这插曲忧伤抒情,正合了梅眼下辽阔而又略带荒凉的心境。大街上熙攘的人群,挡不住梅的心猿意马。踩不碎的插曲韵律,似从各商户流出来叮咚泉水,汇集在亚细亚大街,潺氵爰地船载着梅的脚步。她的脚步声如河边溅起的白色浪花,飞起又跌落,消失在亚细亚的河流上。

    想,一个四十几岁的女人,孑然一身地在这都市挣扎了五个春秋,总算以昂贵的价格,买下了当初馄饨馆的那片出租地皮,盖起了私有的楼房,成了亚细亚酒家的老板。省报曾以整版的慷慨,报道了她艰辛的奋斗历程。只是,那篇八千字的通讯,采用了非常陈旧,过时而且平庸的题目:真正女强人。这题目中的俗气,使梅每每想起,都仿佛置身于一池发臭的腐水之中,能闻到发酵过的低俗的气息,更何况梅为这篇文章,被代表政府部门的税务局,撬开思想的铁锁,向那位平庸的记者赞助了八千块钱。就是说,她用一字一元的商品价格,被迫买了八千元的宣传。而在梅的真正目的,却又不是为了这些,而是为了让在伏牛山下,张家营村那离婚五年的原有丈夫张老师能看见她的成功。

    并不知道张老师是否读到了今年知青返城纪念日的那张报纸。意外的收获是:梅在突然之间,收到了数百封的求爱信。这些邮件,被暴涨的邮资贴上特快传递的标记,经过邮电专车,投送到梅的手里时,梅一方面感到回思转念的无聊;另一方面,也感到有喜出望外的收成。说到底,梅是久经风霜后熟透了的女人,在乡下和张老师十余年的夫妻生活,给她留下了永难磨去的印记。夫妻间的和谐恩爱,湿淋淋地浸着她的皮肤。经过五年的奋斗,最终有了今天比较舒坦的日子,干裂的情感,毕竟需要男人的潮湿。虽然明知那些求爱的恋信,都怀有额外的目的,比如对她财产的贪欲。但到底,信上都是一些对她敬仰的火辣辣的语言。久而久之,读那些源源不断的信件,使她终于陷进了恋爱的迷宫,不能不为一部分红艳艳的求爱而心动,不能不在生意兴隆,而自己又有空闲的时候,踏上赴约的途路;去享受一次人生小憩。

    她知道,四十来岁的年龄,是一日中的一个午时,介乎上下午两者之间,小去几岁,便属青春的行列,也在联合国规定的青年年龄限界之中;而再大上三岁五岁,人老肌黄发白,也就完全是风雨末年了。这是一个需要及时抓住一些什么的紧要时刻,比如城市爱情,不抓住便会如失手飞走的鹰,很可能永不再来。那样,留给自己的,就是晚年的满山荒凉了。

    63

    梅的亚细亚酒楼,坐落在亚细亚大街西端,距驰名中外的亚细亚大商场距离甚近。举头能见亚细亚商场终日飘扬的彩色商旗。而亚细亚大街,自是占了亚细亚商业中心的名利,到那儿光顾的客人,不顺路捎脚,到亚细亚大街浏览,也是一种遗憾。尽管是泛泛地行走,也就给这条街带来了崛起的繁华。初秋的时候,都市里还残留许多春末的气息。公园里的花草,虽已开始凋谢,却仍然挂着、擎着许多绿色、红色。郑州本来是一座绿色城市,国家曾在九五年四月授予它绿色之冠的荣誉称号,旅游观光者,也盛赞它名符其实。香港即将交还大陆的那些日子,港客大批涌进内地中原,见了郑州的绿化,走在成荫的大街小巷,无不对其浓绿感叹。在一个薄雾的早晨,梅的酒楼刚刚打开门房,洒水车从门前缓缓走过,邮递员随后在楼下喝了一声,一个店员接过报纸大叫起来,说梅姐梅姐,登出来了,文章登出来了。梅从楼上走下来,接过报纸看了一遍,压抑了激动,一副无谓的模样走出来,忽然看见秋天黄爽爽地向她走来。街上的桐叶在夜里突然飘落一地,清洁工扫了一遍,依然又铺了一层。门口摆的菊花,叶瓣无奈地零零落下,在酒店门口,洒了满地衰败的颜色,灰蒙蒙一层的伤感。梅立在店前,手里拿着那张知青返城节的报纸,骤然间感到了寒冷。陌生的面孔,一张张从她脸前晃过,像清明节郊野里飘起的一张张坟纸。三日之后,便有一批本市的信件挂号寄来,信上是一律的花言巧语,每一封都装满了人生的游戏和对金钱的红色欲望,血淋淋想同她分享酒店的生意。什么我无限的崇敬你,渴望能成为你的得力助手;什么你使我感到了人生的太阳正冉冉升起,我愿像保姆一样扶持你的衣食住行;什么若能同你结婚,我保证让你获得无限的快乐和幸福等等等等,几乎如眼下亚细亚大街各商户不约而同播放的你我都还活在世界上的插曲,流行的腔调使人感到厌气。开始几日,梅还拆信读信,甚或一个人悄悄地研读。三封五封过去,便品味出每封信不过都是隔夜的茶水,虽浓重却是浓重的寡淡,进口后叫人倒胃。

    毕竟是一个饱经风霜的女人,品尝了无尽艰辛。虽然返城五年,历经挫折和都市对她的儿戏,时至今日,不消说积存下许多黄金白银般的人生经验,却仍不失为单纯而质朴的女子。但若让她轻易信了谁的言语,在梅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其本意并不是为张扬自己,寻找欢爱,安慰寂寞,而是为了让离婚五载的丈夫能从报上知道自己的成功。可是,梅失望了。失望像秋天的黄叶不期而至。整整三个月过去,梅收到本市、本省和山西、陕西、湖北、湖南、安徽、山东、江苏、黑龙江、吉林等省份的信件七百余封,偏偏是没有原夫张老师的只言片语。她想她的成功对他是一种慰藉。想他看了报纸,会写给她一封贺信。可是没有。尽管出身贫寒,从小备尝磨难,辍学、下乡、务农劳作、乡婚、失子、离异,直到九二年才返城,返城后受人讥嘲、戏弄;也尽管有时情绪冷热无常,忽好忽坏;但五年来,她从来不对什么作杞人之忧,命运所指,就努力去做。紧锁双眉、整天价发愁的事,回城后是极少有过。纵然不能说梅完全没有阴郁的一面,但追悔过去,悲叹眼前风景之类的情况,实是从未有过。就连初回城时,从事馄饨营生的那段日子,不时遭到政府一些部门,如工商、税务、卫生、城建等机构的无理掣肘,也不曾有过一声苦叹。

    没有张老师的信件,也就没了。生意不消说得一日日经营下去。省报老君庙学校是准要订的,也许那天他刚好没有去学校教书。不过别人看了,也准会告他,说李娅梅上报了云云。也许他就不教书了。也许别的什么,他看了报纸,只顺手扔到一边。离婚后的一年,通信还算频繁,后就日渐少了,再后来接到一封来信,说他母亲病故了半年,就终于不再来信。去年、即一九九六年,梅曾两次给他寄去四千元钱,说社会已经到了金钱至上的时代,你赶快做些生意,就是乡土社会,就是最为偏僻的张家营子,大概也该大谈经济和信息了吧。他没有回信,他又把她的四千元钱返寄回来。如此看来,他即便读了那省报,不回信也属自然。不再寄希望于什么,收拾了七百多封来信,拆的和没拆的,堆成一堆,准备烧掉,整理俗念几思,不错心儿地经营酒店。可是,准备烧信时,却发现其中有许多杏黄色的信封,上面除了她的邮政编码、通信地址和名字外,均无落款。拆开其中一封看了,仅写着一句话:

    请于星期日到东郊碧沙岗一见。

    又拆一个杏黄色信封,还是:

    请于星期日到东郊碧沙岗一见。

    再拆一个杏黄色信封,仍是:

    请于星期日到东郊碧沙岗一见。

    全都拆了,共十七封,皆是请于星期日到东郊碧沙岗一见。信上无时间,无姓名,信纸也是普通无单位名称的平常方格稿纸。字迹还好,非龙飞凤舞,却端端正正。从邮戳推断,是每周一封来信,周二发出,周三寄到,平信,邮价是本市价格,即阜外普通邮票的一半价格。就是说,写信者是本市人。什么职业,年龄、住址、住房、工资、从事什么第二职业,均是一片空白。也许都在他的第一封来信中写着,却无论如何,找不到他的第一封来信。信是在梅的住房洗涮间烧的,热暖暖的燃烧的黄色焦味,被严严地关在房里。也许第一封来信丢了。这样的信件丢的不是一封,以至于她常常把同学、朋友的来信也归如此类,顺手扔去而丢失。

    然而,紧接着的几周,别的信件几近断流,这杏黄色的信封,却依旧在周三如期而至,规律得如这个季节的阳光,在早晨六时二十分,准时从窗里爬到她的床上。

    64

    整个一个秋季,是在信件的往来中流逝的,仿佛渐寒的天气,是由邮局投寄而来。亚细亚大街崛起的繁华,终是不能阻挡季节的降临。路边的法国桐树,黄叶将尽,剩下的三伤两残,枯在弯曲的枝上,不时被商店门口的音响,旋旋地震落下来。这是各店铺开张时候,却有一些仍然闭门关窗。因为在九五年曾有新闻传说,说九七年秋天在中原地带将发生一次日食。九六年新闻媒介的这种报道更甚。到了今年,那就报道得详尽而具体;时间是阳历十月,农历九月初一,大约上午九时许。至于是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还要到日食时才能确证。因为即将降临的日食奇观,使许多商家纷纷关了店门,坐车到黄河边的邙山岭上,以求站得高,看得远,一旦是日偏食或日环食时,都市因高楼而不能观望,而自己在山上却能幸遇此景,梅不是那种宣传上的不顾店员生死的老板。她出租了一辆日本丰田面包和豪华客车,把全部的雇员送到了邙山岭上。而自己,怀着单薄无力的轻松和喜悦,从亚细亚街,稍显盲从地往东郊碧沙岗走去。

    恰巧这天是星期日。

    本周三收到的杏黄色信件,其内容依然是请于星期日到东郊碧沙岗一见。

    梅每每漫步在这消费大街之上,内心总感到辽阔的苍凉和苍凉的清净。五颜六色的喧嚣,洪水一样滚滚而来,会被她七七八八的心事遮挡回去。除非自己有意去欣赏这闹腾的杂色街景。说起来整个一条大街,仅梅是这街上的土著。而那些耀武扬威的商户们,都是乘时代之风,如美国移民似的新迁户,新贵人。也许他们其中的某一位,在去年甚或昨天,还是穷困潦倒的平民,只是寄藉在亚细亚的街上,以其机智和命运中的宏富,深窥了这条大街发迹的隐秘。一夜之间,便成了一个新的达贵。回想起来,五年之前,也就如转念之间。那时候,亚细亚商业中心早已形成,每一个关心国事和金钱的中国人,无不知道中原亚细亚,而这亚细亚背后的街道,却饿倒的乞丐样,无力地躺卧在繁华的隐处。梅就在小街的西头儿上,租下一间破败的瓦房,开了这街上的第一家馄饨馆。街上的居民,向是不去光顾馆子,他们宁肯在闲暇和节日中,自己去食品自选商场,购买速冻的冰柜馄饨或饺子。偶尔来碗馄饨的,也是街上的两家工厂的工人:第一布鞋厂和蜂窝煤厂,更早的十几年前,二百里外的兰考县,就建立了国家的石油公司,石油天然气的开采,使液化气罐如冰糖葫芦样涌进都市,那时候这曾被省政府十余次授旗的红旗蜂窝煤厂,事实上已经暗含了倒闭的危险,到了煤气管道铺进城里,蜂窝煤厂就不攻自破,工人连月工资的百分之三十,都很难维持。第一布鞋厂,曾屡屡生产新的产品,无奈因所谓人才的审美问题,无论如何改进设备,翻新鞋样,产品也不能走进本市的华贵鞋架,只能供一般的县城青年试脚。这样的工人们,是每年都要向工厂交纳倒闭风险金的。所以,来光顾馄饨馆的,也就所剩无几。只不过有赚无赚常开店罢了。每天早上七时,照常打开店铺,把能拆能装的四块板门靠到一边,生燃炉火,凭着旧时在乡下张家营子,跟着原来的婆婆学来的手艺,捏几碗馄饨角儿摆在桌上,切半碗香菜,半碗榨菜,和麻油、醋瓶放到一块,端一张凳子,坐到门口,等那因起床晚了来不及做饭和家庭不够和睦,夫妻双双,谁也不肯动手做饭的工人,隔三差五地来吃一碗馄饨。

    生意就是这样地经营。下乡二十年,乡土社会养成的操行,即所谓的传统美德,还常常使她将卖不掉的馄饨,煮熟端送给房东的孩子,偶尔也把从乡下逃难的叫花子,唤进店里吃上一碗。这样经营下来一个来月,坐下精打细算,统共赚了十七块三毛钱。

    从煤厂退休的父亲说:

    “不行的,水费电费都还没交。”

    她说:

    “可以。至少顾住了我的嘴,我自己养活了我自己。”

    第二个月,从四九年解放成立的红旗蜂窝煤厂终于倒闭,工人们痛哭流涕,将蜂窝煤机和传送机砸成了碎铁。这家工厂,历经四十余年的动荡盛衰,不得不永久地锁上大门。街道的居民们,各家都用上了煤气管道,连煤厂小山似的焦碳碎煤都懒得去偷挖一锨。昔日的厂房,成了涌进都市的乡下过剩劳动力的宿处,车间也被鞋厂的剩余产品无端占用,做了仓库。孩子们可以大胆地将墙推倒,拆碎机器到废品收购公司去销售。不消说,经过一个雨季,杂草横生,连小青蛇也在那儿爬来爬去。终于是成了废墟。梅的馄饨馆,也因此有了废的侵蚀,月底盘算,也许能赚上几块,也许就压根儿赔了进去。还有那些月息房租、月税、卫生费、水费、电费、煤气费。紧随季节的更替,又不能不买替换的衣服。现时国家的情势今非昔比。然而那时,曾有一个时期,国库支出缺少节制,以致财政发生极大困难。虽然政府各部门都高叫紧缩,连国防费都极度削减,经济界是随着口号普遍趋于萧条,然而物价,却是极度不稳,日常用品、副食品一律超过当时政府的最高限价。回想起来,连梅自己都不十分明白,是如何从那时挣扎到了今天。

    65

    街上五彩的繁闹,决不因有几家商户关门而微弱丝毫。星光商场的有奖销售,今日到了开奖的日子,那些朝思暮想飞黄腾达的一般市民,连买一根针钱也甘愿跑一段路程,到星光商场购买。那里的奖品大,是一台日本丰田轿车和五十万元人民币奖金。而买五十元的东西,就可得一张彩色奖券;加之开奖周期短,每半年都有一名顾客高举银行五十万元的支票,在锣鼓声中将小车开走,想想是自有不言而喻的巨大诱惑。电视台曾经播放了一个顾客五十一元钱买了一件衬衫,开奖时满面红光地开走了一辆桑塔纳轿车的镜头。这样,顾客便像潮水样一泻千里地涌往星光商场,连那些外地出差人员,也要绕道郑州,到星光商场替单位花一笔大的开支,买些有用无用的东西。捱到开奖时候,一方面注意报纸和电视台的中奖号码,另一方面,利用公家的程控电话,从外地直拨到郑州,询问自己是否中奖。可是,第一次中奖开走车的是老板的小舅子,第三次中奖开走车的是老板的亲侄儿,这一层关系的玄妙,却几乎无人知道。果然是他们有幸中奖,还是明明暗暗的手脚,却一向无人过问。总之,开奖是在国家公证机关和警察的严格监督之下进行,其督察的庞大阵势不容顾客对它严肃性有丝毫怀疑。梅知道这些情况,是在公商、税务、公安、公证等政府下设机构的一次经济联合协商会间盗听的。会址在哪不详,会后在亚细亚酒楼的包间会餐,有位公务员酒后失口,说了这么几句。梅去感谢这些至关重要的客人光顾,朝每人送一包中美合资的中美牌走俏香烟,听到此话,顿感愕然。看看这些经济协商会的与会人员,对同事的失言,并不如何吃惊,只是指着对方的鼻尖说,这家伙酒喝多了,又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了。于是,梅也渐渐释然。细想都市的事情,哪能像乡村那样纯净。繁荣经济,自然避不开尔虞我诈。只不过每一次看见顾客潮涌到星光商场,有鱼刺鲠喉之感罢了,为那些顾客的傻果而叹息。仔细盘算,星光商场的物价,普遍高出市面价格,即便每样巨奖都真正落入顾客手中,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而已。

    眼下,有大批顾客匆匆脚步,手里捏着百分之百不能中奖的奖券,正从梅的身边走过,朝着星光商场流动,脚步声如无数信徒,走在朝圣的金光大道上。其实,亚细亚大街的崛起,有它千姿百态的原因,而星光商场老板的发迹。就是最能明鉴的例证。

    那老板姓唐,叫唐纳,俗名豹子,其人也是一个过午的年龄。只不过是个男人,这岁数才刚到与事业鼎盛相符的时候。与梅之间,彼此曾有过合作,二人相辅相成,才有共同的今日。说起来,是一个阴雨的下午,都市被雨水洗得五脏滴水。那时候的亚细亚大街,还叫二拐子胡同。红旗蜂窝煤厂已倒闭多日,豹子就是睡在厂房的过剩劳动力的其中一个,找不到工作的时候,在饿极的情况下,也会来梅的馄饨馆买上一碗。雨水在胡同中哗哗流淌,飘零的黄槐叶,船样在水面上轻浮。整个胡同,是粘稠的腐气,扯扯挂挂,在各房户的门前散发。他来了,在馆子门口跺跺脚上的雨水,将烂伞收起靠在门后,然后便坐在一张桌边。梅正在灭火,准备关门。她说我要关门了,没有馄饨。他说我不吃馄饨,来随便坐坐。她又说我要关门了。他便极识趣相地拿起雨伞,走至门口又猛地扭回头来。

    “你这样经营是不会赚的。”

    “能自己养活自己也就行了。”“你要再卖烧饼或油条,那就准赚。”

    “我不会烙烧饼,也不会炸油条。”

    唐豹重又把伞放在地上,铿铿锵锵地说出两个字:我会!然后他盯着梅的脸,说我在这注意了多日,胡同里的住户很少来你的馆子,你要一边卖馄饨,一边卖油条,让他们有喝有吃,早上不要烧饭。在你这儿能吃饱肚子,他们就都来了。鞋厂的工人,自然也不要上班时夹个饭盒。那当儿,你生意由小到大,可以在这开个餐厅,卖酒和炒菜。接着开个酒楼,雇些人来,自己就什么也不消干了。

    雨是越下越大,晶亮的白色雨点,刷刷刷地洗着城市的污垢。下水道已经堵塞,大街小巷都是黑色的水流。从城郊扑进来的西风,将嫩绿的树枝扭结在一块,在空中抽来抽去。仲春不该有的寒气,漫步在都市的任何角落。唐豹显然有些冷,脸上冰着一层浅青。非乡村也非城镇的衣着打扮,使他成为一个标准的城市闲人,是劳动力市场上那种不受欢迎的陈旧商品。说到有朝一日的发迹,梅并不是没有思想,既然返城在全国知青返城工作基本结束的一九九二年,连政府的返城知青安置办公室这一机构,都早已撤销做古,找不到工作和没人过问,也自在意料的情理之中。更何况被国外誉为铁腕人物的邓小平,在世界政治风云中金鸡独立,于那年初到深圳、珠海等地南巡,有过一番惊地动天的讲话,国家又有了一个大搞经济的新浪潮。在九七年的报纸上,你去寻找第二个改革开放高潮这一经济术语,即起源于那时的国家形势。所以,那时梅既已无奈地加入个体商户的行列,说没有想过一夜之间的暴发,也就委实虚假,更况且她本就是为此才和丈夫离婚,从豫西伏牛山区的张家营子,返归城里。她望着面前的唐豹,直觉到他既非乡村那种厚道农民,也非城里四处流窜的浪子,脸上写了浅谈的思索,说,你坐吧,坐下慢慢说。

    66

    真正把唐豹留下炸油条,使馄饨馆子成龙配套,让一般生活水平的居民和工人感到值得光顾,三个月的光阴已经流失。明知唐豹的话言之有理,又迟迟不肯如此,是因为自己毕竟置独身女人的行列,而唐豹又是单身男人,来路不明,连八九年全国户籍普查发放的塑料身份证卡都没有,更加上彼此年龄相当,不消说多有不便,流言蜚语自然是八月雨水,有阴天必然有泛滥。可是,到了初夏,父亲病了,住进区人民医院。当年公费医疗的社会主义优越性,被砸三铁的锤子敲得叮当粉碎,出院时还不清几百元的账目,回到家,税务员、卫生监督员又紧跟其后,将复写好的纳税单子撕下来,生硬地塞进手里,无奈何去找了做无线电生意的弟弟。弟弟虽然二十四英寸的东芝彩电没有犹豫就搬回家里,一万五千元的日本组合音响大约在买时,也难得眨一下眼皮,可到底血管里流淌的父亲的精血,已被时势所稀释。他说哎呀父亲病了,你看我也没顾上回去看上一眼,花了多少钱?姐你手头紧,我出三分之二,让你出三分之一罢了。这时候的弟媳从铺了地毯的客屋走出来,包斜一眼男人,说你以为咱姐欠你的几个奥钱?你以为咱姐来看咱是向你要钱的呵?姐的馄饨馆子开了一年啦,还真的来你手里借钱呀!到这儿,你也就不能不明白,民族的血缘在缺乏变动的乡间尚好,被一种公众道德所约束,时时放射一些传统美的光泽。而进入都市,尤其九十年代的都市,血缘已经被金灿灿的黄水稀释得分外寡淡,连亲情间脉管的流血都不一定再是红色。你我是否还有血缘关系,再也不能用传统的人和人的权力与义务,根据亲属关系来衡定。梅立在弟家暴富的门口,脸上润着粉淡的羞红,内心深藏了紫黑的恼怒,说我不是来要钱,只不过说一声爸病好了,你们不要萦记。就车转身子,回走了。

    从朋友处借款,还了医院的账目,终于下决心,去将唐豹找进了馆子。

    “你会做油条?”

    “会的。”

    “我要雇你你一月要多少钱?”

    “不要多少,只要给我一碗饭吃,一个住处。”

    当下就议定了,给他净盈的百分之十,晚上住在馆子,白天吃在馆子。

    在胡同口贴了几张广告,在馆子门口的砖墙上,写下有馄饨油条几个红字。生意竟果然令人满意。油条开始略嫌僵硬,过后几日,唐豹的手艺差不多尽善尽美,拇指样一根油面,经他扯拉捏拽,在油锅几个翻身,红艳艳膨胀起来,仿佛孩子的胳膊,又棉花一样暄虚。价格也比别处便宜二分。终于满足了街道住户那白雾一样浓重的小市民心理。开始,仅是早上急于上班、上学的工人和学生来吃,多是一碗馄饨,两根油条,打发了匆匆的人生。后来,三口之家的小户,也干脆,早上一家人开到馆里来,吃完了上学的上学,工作的工作,交钱擦手,倒落一个白茫茫的干净。

    生意就是从此大了起来。从早上七时,至上午九时,在馄饨馆子门口,实际上已经有了几年后亚细亚崛起的孕育。今天,梅走在人行道上,看着往星光商场涌流的顾客,隐隐感到唐豹的可怕,如白雾一样笼罩着她。有谁能够知道,这个省长、市长家常出常入,席上席下的新贵,曾几何时,也有过很长一段潦倒的时期。那时,他夜间睡在馆子的钢丝床上,身边就是炸油条的煤炉和案板,老鼠在他的床下,叽叽成一条怪叫的河流。不难想象,他睡醒时,背脊则准会为处境尴尬而透过一阵一阵的恶寒。黎明前的黑暗时候,他要起来和面热油,至夜间十二点后,才能收拾床铺,躺下歇息。月底了,只拿到馆子全部收入的百分之十,有时一百,有时二百。春夏天早上凉爽,生意红火,他也有拿三百的时候。但他若拿到三百,而梅的净收入,已经猛增到三千以上。

    梅决不是那种见利忘义的女人。自馄饨馆始营油条的第二个月,她就说把他的月资从百分之十增往百分之二十,要么固定为月薪三百元。可他却说:

    “做人要言而有信,我不多要一分钱。”

    然而,梅却无论如何也难以预计,唐豹是一位胸怀大志的韩信式的人物,胯下受辱,是为了明日的前程。为了避免言语非议,一开始,梅就和唐豹界限分明,除了经营上的话语,极少有另外话说,加上有意让爸爸在馆子帮忙,一是因为的确人手不够,由老人家收钱找钱,经管简单账目,二也为了遮人耳目,少些闲言碎语。孰料在唐豹一方,更加谨慎小心,完全一种主仆,能找梅父办的事情,决不找梅多言一句,这使梅很快对他放弃了应有的戒备。更为意料不到的是,四个月后,也是这样一个季节,细雨纷纷的天气,市里漫散着一层水光。因为客少,梅去闲找一位旧时的同学,一道下乡的知青朋友。回来时,忽然间看到馆子的门口,架起了很大一块绿色新帐,帐下摆了四张簇新的圆桌,十六张铁架椅,仍有很多顾客在帐下津津地吃喝。梅问哪里来的,唐说我买的,又说有这些家当,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太阳暴晒,我们的生意都能照常。梅为此而感动,想有唐豹这样一个雇员,也合该我梅有番好的经营。

    梅说:“多少钱?我给你!”

    唐说:“打算要钱我就不去买了。”

    梅说:“如何我也不能用你的钱呵。”

    唐说:“别说你我,能经营好生意,能有我一碗饭吃和住处,我都感激不尽了。”

    不消说,钱是如数要还的。一个主家,如何也不能无故用了雇员的钱。然正是此举,梅最终没有把唐做为外人,而差一点委身于他,把自己的后半生押宝于唐,然就是这样一个貌似极诚极笃的唐豹,使亚细亚大街,凭空多了十二分繁闹。一夜之间,促使破败的二拐子胡同,成了仿港似台的消费无度的亚细亚大街。

    67

    从亚细亚大街往东郊碧沙岗,有好几条路道可行。公共汽车、招手即停和蚂蚁搬家一样的的士,都异常便当。而最近的就是径直穿过亚细亚街,浏览几眼街景,然后坐车或仍旧步行,向北,绕过两座立体交叉桥,前行几里,就是碧沙岗了。但是,走尽亚细亚街,到二七广场那儿,除了不息的车流,便是不息的人流,景物逐渐清乏,直至萧然无味。梅今天步行,倒不是为了几眼风景,终日的忙碌,确真进人了时间即金钱那种境界,连偶尔走离酒楼,也多是乘坐的士。有时走下的士,忙到连计程器都顾不及瞧上一眼,一任司机漫天要价,也懒得去同他计较。这作派不是财大气粗,而是酒楼内少一个如豹子那样,曾经可以信赖的左膀右臂。偶尔你不在那儿,雇员敢把切余下的鸡块,肉块顺手扔在地上。其实,冰柜就在他的身边。有时,连每对一百二十元从青岛用飞机运来的对虾,也会扔在案上腐掉。仔细追查,雇员们又谁都不负责任,你也就只能怪罪自己管理不当了。所以说,有今天日食的景观,又是到碧沙岗一见的礼拜天,在梅委实委实是个难得。

    时候是上午八点四十分,阳光明净如经了洗刷。刚落过黄叶的梧桐树,赤条条在空中微动,光亮在那枝条上走着轻敏的舞步。这个时候都市的喧嚣,也才刚刚从夜间醒来。上班的人流过去不久,而外地客人和本市闲人,还没有走上街头。工厂的汽车,大都在加油站门口排队。这是繁闹前的一个小静,就如是黎明前的一段黑暗,再或黄昏前既无日又无月的一个明亮。本来是每天都有这一节光景,可梅却有忽然发现之感,以为是为自己特意安排的清净。尽管亚细亚街上因为星光商场的开奖,人流已经开始不息,但洒水车却提前驶过,压抑了腾起的尘埃。也许城市环保局是特意为唐豹的开奖而增加了洒水车,情况是否真的如此,谁也难以知道。总之,曾有一时,梅的心境很好,辽阔得如无边无际的草原,白云蓝天,墨草绿树,鸟翔马跑,都越发新增了草原的茫茫,越发点缀着一个心境的喜悦。五年了,春去秋来,光阴如逝,终于一日日淡薄了对原夫的思念,甚至连因离婚带来深渊似的内疚,也被岁月和事业渐渐熨平填满。夜深人静之时,不再单单是对死去的儿子的梦牵,对张老师生活好坏的猜测,对最末一批下台、最后一个返城,历经二十年的土地情感的怀恋。在更多的时候,想的是自己酒楼的盛衰,想的是自己日后孤寂的岁月,想的是那杏黄色的信封。

    既然能每周写来一信相邀,可见其对你的痴情,非三朝两日能够铸造。几百封信件中,没有张老师的,也没有第二个不回信便不懈地写下去的人,当然不能不去一见。有一辆进货卡车,从她的身边缓缓驶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